“1927年4月14日,是沃尔沃公司第一辆汽车驶出工厂大门的日子。”哥德堡市沃尔沃博物馆的馆长介绍道,言语中透出一股无法掩饰的自豪。记者看看表,当天是4月12日。
走在哥德堡的大街上,只要稍稍注意就会发现,街上跑的车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沃尔沃,各种型号都有。在某种程度上,沃尔沃几乎就是哥德堡的名片。
目前,沃尔沃在哥德堡的雇员大约有10500人,而整个哥德堡的人口也不过40万左右,也就是说,每100名哥德堡市民中,就有大约2.5人为沃尔沃工作。此前为我们作讲解的沃尔沃博物馆馆长就提到,他也有一个儿子在沃尔沃集团工作。
毫无疑问,瑞典人视沃尔沃为本国的骄傲。一名带领我们参观沃尔沃总装厂的员工说:“沃尔沃已经成了我们基因的一部分。”
能活多长时间,是努力“挣”来的
记者参观的总装厂位于哥德堡市一个叫托斯兰达的地区,是沃尔沃在瑞典最大的工厂。厂房面积巨大,仅长度就有2公里,有些工人在车间里甚至以自行车代步。据介绍,这个工厂大约有2500名工人及180名管理人员,每天产量保持在650辆左右。工人们分两班作业,早班从早上6点半到下午3点半左右,晚班从下午3点半到夜里12点左右。目前,这家厂每周只开动生产线5天,周六与周日是休息时间。
但据记者了解,在金融危机之前,该厂的生产线每天24小时不停转动,工人们也三班倒地工作。但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市场萎缩,订单急剧减少,管理层遂决定减少开工,以节约成本。
按照沃尔沃汽车CEO斯蒂芬·奥德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沃尔沃的销量在金融危机中下降了19%左右,而整个豪华车行业平均下跌了24%。奥德尔据此认为,沃尔沃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其实做得不错。可即便如此,福特仍然决定在他任内将沃尔沃转售给中国浙江的吉利汽车集团。对奥德尔来说,这是一个他无法回避的尴尬事实。
协议签署后,瑞典方面普遍担心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是否会关闭沃尔沃在欧洲的生产设施,裁撤当地员工,然后在中国重开生产线制造沃尔沃汽车。但李书福在签字仪式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吉利会保留沃尔沃在欧洲的生产与研发,因此,在奥德尔看来,任何未来在中国的生产计划,无论来自沃尔沃还是吉利,都只是对沃尔沃现有生产规模的“增加”,比如增加生产线,增加发动机生产量,增加整车生产量,而绝不是从欧洲到中国的“转移”。
不过,一些瑞典当地媒体对吉利的承诺仍然心有疑虑,担心沃尔沃虽然近期内能保住在欧洲的生产和研发,但到底能保留多久?哥德堡当地一份名为GT的报纸曾刊文指出,未来的汽车市场在中国,即使李书福现在把沃尔沃留在欧洲,但三五年后呢?
奥德尔先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那你得去问李书福。”但他随后又补充说,在汽车这个行业,你能活多长时间,是你自己通过努力“挣”来的。
“只要我们能不断生产出优秀的沃尔沃汽车,我们就能不断 ‘挣’到活下去的权利。”奥德尔认真地说,“但是在这个行业,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虽然从规模上讲,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是中国汽车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但这毕竟不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走出国门参与这样的收购活动。因此,从记者在海外媒体上读到的情况看,欧美人已经不再像当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时那样震惊。当然,他们仍然对吉利有许多疑问,其中一个主要的疑问,也是许多主流欧美媒体都谈到的,就是吉利与沃尔沃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以及在两家公司进行整合时,吉利如何才能克服这样的文化差异。
博斯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比尔·鲁索更在博客中表示,沃尔沃传统的欧洲管理方式与吉利的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方式之间的差异,将是李书福面临的最大挑战。
奥德尔本人并没有否认这一点。在他看来,两个公司的整合中,文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到时候一定会有麻烦,但只要双方将问题都摆到台面上来,坦诚交流、沟通,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保持透明度,就一定可以解决。他甚至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去尝试(整合这两种文化)。”
然而,纵观全球汽车行业的并购史,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奥德尔能够回想起来的,也只有法国的雷诺和日本的日产之间的联盟,还能算得上一个成功案例。他曾经在日本汽车公司马自达工作过三年,在他看来,日本公司与西方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中国公司与西方公司之间的差异几乎一样大,既然那时候能做到,现在为什么就不行呢?
面对来自各界的质疑声音,奥德尔更愿意谈他认为吉利收购能给沃尔沃带来的好处。比如,吉利的入主很有可能帮助沃尔沃打开政府采购这块市场,而这是沃尔沃之前在中国完全接触不到的市场。此外,沃尔沃一直不太了解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文化及购车偏好,现在吉利也能带来这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总体看来,奥德尔认为,被中国公司收购之后,沃尔沃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能在短期内快速深入,这对沃尔沃非常有益。按照预计,沃尔沃今年在中国的销售量达到35000辆以上。“这是个相当好的数字,因为我们的总体销量毕竟不是很高。”奥德尔说。而根据欧美多家媒体的报道,李书福给沃尔沃设定的销售目标更高:到2015年,要在中国卖出20万辆。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ya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