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河水、柳江水和黄浦江水,分别从陈虹、甘文维和沈阳手中的瓶内缓缓流出,三股水源汇聚在一起,汇成一片汪洋——屏幕慢慢打开,上汽通用五菱(以下简称:SGMW)新发布的乘用车品牌“宝骏”,顶着“马首”标识缓缓驶出……
这是7月18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SGMW新乘用车品牌发布现场的一幕。
“我们已正式开始启动乘用车、商用车和海外三大业务。”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阳告诉记者,在SGMW三大业务板块中,商用车可以给乘用车提供成本控制的经验,而乘用车则将提升商用车的品牌两者相辅相成。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海汽车总裁陈虹强调,集成了SGMW高价值、低成本的宝骏品牌,未来在海外业务中,将会在新兴国家市场崭露头角。
去年下半年上汽联手通用发布新亚洲战略,并把印度作为桥头堡后,如何让SGMW这个微车寡头,在整个亚洲一盘棋的统筹下完善业务结构,一直是陈虹、甘文维和沈阳磋商的核心。
通用增持SGMW只待出价
就在“宝骏”品牌发布的几周以前,上汽集团副总裁沈建华率领一支20多个总经理的队伍到达柳州。“宝骏”乘用车品牌的到来,将直接吸引来自上汽零部件供应体系的供应商前来落户。
SGMW是“中中外”模式的合资企业,其中上海汽车占50.1%股权,第二大股东通用汽车目前持有上汽通用五菱34%,国有的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剩余的15.9%。此前广西省政府一直积极表态,希望SGMW上马乘用车业务,但是一直未得到两位股东——上汽和通用响应。
上汽在收购五菱股权前,就已布局了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两家乘用车合资企业,此后又通过收购英国破产罗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规划了乘用车全系列车型。加上本身也没有这方面多余的技术,对于SGMW发展乘用车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通用的积极性更低——其早就确定了上海通用和SGMW两个合资企业错位竞争的原则。通用对SGMW的定位是专注发展微型车,一度有过将SPARK纳入上海通用雪佛兰品牌的计划。
然而金融危机后,上述两位股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通用2008年开始把海外业务重心放在亚洲,去年联合上汽制订了新亚洲战略,直指印度等新兴亚洲市场。重新考量SGMW业务结构被提上了日程,甘文维也提出了“从柳州五菱手中收购10%国有股”的条件。
通用增持10%股权虽至今未能成行,但7月17日陈虹在上海汽车临时股东大会上针对此事表态“谈判进展比较顺利”。有知情人士透露,“增持是迟早的事,关键在于出价多少。”
中国“土星”欲空降印度
SGMW已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微车业务第一,去年产销超过100万辆,直接把上汽和通用推上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中国第一大外资汽车品牌的位置。如果SGMW只做微型车业务,不仅面临基数大,增长难以突破的问题,以低成本、低售价为特征的微型车业务,也难以让上汽和通用摆脱“增产不增收”的尴尬。
“中国汽车市场今后有40%增量是集中在入门级的车型,像现在国内有一些品牌也是集中在这里,像比亚迪、奇瑞,这块市场非常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陈虹解释说。
所以三方股东把“宝骏”品牌定位为平易近人的品牌,普通人家的品牌,未来五年之内将覆盖A级、A0级、A00级车。
创造一个低端的乘用车品牌,是通用多年前的设想。1980年代末通用汽车曾在美国南部创立了“土星”品牌,这是一个专门针对中低端市场的品牌,以应对日韩车系在美国的大行其道,之所以在美国南部创建,是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但最终“土星计划”未能成功。
通用在海外,同样需要一个廉价低端车型,来丰富其在世界各地的销售网络。特别是在亚太的新兴市场。通用此前唯一可用的现成资源是韩国大宇平台技术,但迅速崛起的SGMW让通用看到,在中国有一个比大宇更有竞争力、更能促使其在新兴市场取得成功的企业。
去年年底,通用与上汽签署了双方将在香港成立50:50股比的合资公司,共同进军亚太市场的一揽子合作方案。此外,上汽顺势增持上海通用1%股份,控股了上海通用。
通用之所以能出让上海通用控股权,除了上汽拿出了真金白银外,还有个重要因素,在亚太市场,通用要依靠由上汽控股的SGMW的产品去支撑。应该说,此次推出“宝骏”品牌乘用车,解决了未来通用在全球低端车市场的几近空白。
SGMW突破发展天花板的好处自然毋须多言。上汽现在的市场占有率6月份是全国汽车市场的19.8%,要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的话,势必要进入增量最大的中国市场。此外,作为SGMW的大股东,上汽面临的是“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其中将涉及到总销量和自主品牌的销量,SGMW乘用车的推出,无论对哪个增量都有利。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俞凌琳
编辑:
shiyd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