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等部委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工作。根据通知精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能够得到补贴。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上路”已为期不远。但同时,纯电动汽车是否“低碳”的争论也成为此轮新能源汽车热议的焦点之一。
电动车是否“低碳”有争议
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
究其原因,尽管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几乎是零排放、零污染,但目前我国的电力供应结构却是失衡的。截至2009年底,我国火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74.6%,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仅占25.4%。因此,许多业界人士认为,如果电动汽车的电能主要源于火电的话,就没有达到减排的效果。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日前也坦言:“目前我国的发电方式是否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减排,现在账还没有算好”。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低碳交通项目官员康利平进一步解释:“‘电’已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引入到汽车能源系统中,它与传统汽柴油相比是否更低碳,不能仅考虑车辆排放,而应从燃料生命周期的角度全面考虑。其中,发电原料、发电技术、输送距离、充电模式都将影响‘电燃料’的碳强度,即使电动汽车在行驶中几乎为零排放、零污染,但综合燃料上游生产及下游应用,电动汽车的减排效果并不尽相同。因此,‘电’作为一种车用燃料不能简单归类为低碳燃料。”但是,电动汽车将温室气体排放从移动源转化为固定源,随着未来温室气体捕获技术的应用、可再生电力比例的提高、电动汽车技术和应用模式的不断成熟,未来温室气体排放也将不断减少。
低碳燃料一般指与传统化石燃料(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相比,单位能量能源具有更低的碳强度(或者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这种比较是建立在燃料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燃料的碳强度应从能源原料的获取开始计算,包括开采(种植)、生产、运输以及最后汽车发动机燃烧,整个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应包括在燃料碳度内,并不是只考虑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排放。而且,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因其中任何环节的改变而产生较大的变化,同一种燃料的碳强度是可以通过工艺改进、技术创新来降低的。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废弃油生物柴油、纤维素乙醇、可再生电力等具有更低的碳强度和减排潜力,被认为是低碳燃料。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旭辉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