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出口遭遇尴尬局面 都是过剩惹的祸
2010年05月13日 07:33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面高价进口原油,一面又被指责“打折”出口成品油,中石化、中石油何苦如此?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成品油出口达694万吨,同比增长66.4%,其中主要是柴油。

5月10日,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分析说:“从国内炼油产能与燃料消费比较来看,成品油出口,尤其是柴油的大量出口,将在未来几年内长期存在,因为国内燃料,尤其是工程车用油、船舶用油肯定无法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而近几年国内炼油产能每年都将增长几千万吨。”

来自中石化总部的消息称:今年中石化的市场拓展重点包括保税油在内的成品油出口市场,既可以是向东南亚等地出口成品油,也可以采用来料加工等方式,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确保炼化装置的开工率。

“之所以生产过剩成品油,并将其出口,主要是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迅猛,急需化工原料。”易贸资讯一位分析师指出,“为了满足化工原料需求,只能建更多的炼化装置、加工更多的原油,并将部分过剩的成品油出口。”

尴尬石油出口

工信部今年2月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原油加工量3.75亿吨,增长7.9%,增速比上年加快4.2个百分点;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28亿吨,增长9.4%,加快2.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却显示,去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指产量加上净进口量)仅2.21亿吨,产量过剩达600万吨左右。无奈之下,中石油、中石化只能将部分成品油转化为库存或直接出口了事。

今年一季度,同样的情形又再次出现:据海关总署统计公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原油进口量5668万吨,较去年同比上涨39%;成品油出口694万吨,同比增长66.4%。因为在石油炼制过程中成品油的产出仍占60%-70%,而工程用车等柴油市场显然无法消化过剩的产能。

中石化一季度财报也证实了这点:今年首季,该公司化工轻油创历史新高,达到850万吨,同比暴增47.3%;汽煤柴等成品油的收率却下降了3%,即在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加大了化工原料的生产,压缩了成品油的产出。

“国内市场化工原料仍呈供不应求态势,即便三大乙烯装置的投产都未影响价格的攀升。”上述易贸资讯分析师感叹道。

易贸资讯提供数据显示:自2009年10月以来,包括乙烯在内的大宗化工原料价格就一直保持坚挺向上态势,乙烯价格从最初的10400元/吨已攀升至目前的12500元/吨左右。受此影响,下游的聚乙烯、苯酚及丁二醇等化工原料价格也持续坚挺。

所谓三大乙烯项目是指福建联合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天津石化100万吨乙烯项目和新疆独山子100万吨乙烯项目,它们分属中石化和中石油旗下。这些项目都在2006年后开工建设,并于今年春节前竣工投产。

“2009年我国乙烯总产量仅1066万吨,而这三大项目的产能就达到280万吨。照理说,它们投产后,市场供需态势应该有所变化,并影响价格的走势,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该分析师说:“非但如此,乙烯下游产品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合成树脂等的进口量还同比出现了6.5%-83.4%的增幅。”

“原油经过加工裂解后,产出成品油和乙烯用化工轻油,其比例大概是7:3,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即1000万吨炼油能力,配套建设100万吨乙烯产能。”有中石化旗下炼化单位高层说。

随着这些乙烯产能投产,中石化、中石油等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即便在2007年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化工板块每年仍拥有数十亿元的利润。今年4月22日,工信部召开的一季度工业运行形势通报会上,工信部监测协调局局长辛国斌说,一季度国内石化行业实现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1.8倍。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2010年国内油价首次上调

相关报道:

中石化否认成品油低价出口 称无可比性

发改委:近期并没有调整成品油零售价计划

有关专家澄清成品油低价出口: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成品油5月再迎调价 不排除两巨头借势涨价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北京车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