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关注车外 行人保护更该重视
2009年08月31日 07:25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随着广汽本田的行人保护“第一撞”,中国的汽车安全技术也从车内保护发展到了车外行人。

这不只是汽车技术的进步,更是社会文明的一个进步。对于从官车起步的中国汽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充斥着霸权思维,理所应当地把车权置于行人权之上。于是,我们常能看到的情景是,开车人在斑马线前理直气壮的按着喇叭催促行人;或者是装着冲击型钢制保险杠的改装车耀武扬威地行使在马路上,丝毫不考虑这类保险杠对行人的潜在伤害。

近年来,随着杭州飙车案、保时捷撞人案等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行人安全的重视,但大多仍停留在道德教育、加强执法力度的层面进行反思,而很少去想自己在这其中应承担的责任。

对于车企,其最根本的社会职能就是要生产出安全、环保的产品。这个安全的范围应该包含每一个人,既包括车内人员,也包括行人。在日本、欧洲,都有明确的法规要求车企必须采用行人安全保护技术,他们更愿意用科学的手段、用技术的杠杆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施以法律和道德的大棒。

如今,广本成为国内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尽管有自我炒作成分,但仍值得大加赞赏。要知道,其他跨国汽车公司并不是没有行人保护的技术,而是在目前国内行人保护法规缺失的情况下,没有积极的动力,也不愿意主动采用新技术。

更为严重的是,这项技术还没有被广泛的认可。在钢板厚、车壳硬等传统汽车安全理念下,更为强调吸能的行人安全保护技术并不能直观地被消费者认知,甚至有些地方是与传统理念相悖的。因此,我非常担心花费重金的广本行人保护试验(仅试验用假人就价值800万美金)会不会最终沦为一场秀,而难以普及。

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既要让车企愿意采用这项技术,也要让消费者乐于购买采用此技术的车型

首先,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汽车安全试验机构,建议C-NCAP把行人保护作为加分项,引导车企重视此技术。同时,国家在适当时机应该把行人保护作为强制性技术标准。

其次,呼吁保险公司,特别是交强险能够采取弹性费率,特别采用行人保护的车型适当降低保费。若能减少交通事故中行人的伤亡率,对于保险公司也是一大利好。同时,也可让有社会责任感、愿意尝试新技术的消费者得到实惠。

只有这样,车企们才有动力研发新技术,采用新技术,进而让每一个行走在马路上的人受益。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耀东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