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产业链 汽车业该说“中国不高兴”了
2009年09月25日 07:50汽车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9月1日,我国废止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些专家就此发表了不少看法。但要讨论《办法》废止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首先要了解为何要制定《办法》。

《办法》:动了谁的奶酪?

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汽车工业就是中国工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综述 图片 论坛]个重点项目中,一汽就是其中之一。此后逐步形成了以一汽、南汽、北汽3个汽车厂为核心的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雏形,3家企业分别以生产中卡、轻卡和越野车为主,少量生产一些轿车。当时的技术思路是通过仿制国外产品,掌握其中的技术,形成包括零部件在内的、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零部件体系也逐渐丰满起来,形成了中国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但文革期间,中国的汽车工业体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文革结束的时候,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发现,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严重落后于国际水平。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轿车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国进口了相当数量的国外轿车。后来考虑到自主汽车工业体系的生存问题,决定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生产汽车,一是抵制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二是在合作中发展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其间,通过与五十铃的集贸结合发展起了我国独立自主的轻卡生产、制造、研发体系;通过上海与德国大众的合作,建立起了中国轿车现代化零部件体系的雏形;通用将自己的研发中心建立在上海,丰田向中方开放了部分产品平台。所有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奥迪应该是在中国最成功的典范之一,通过不断地国产化,奥迪获得的不仅仅是成本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优势。中方除了利润方面的分成外,在技术方面也受益匪浅。大众、通用与中国的合作更是如此,这种合资合作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而作为中国市场上的后来者,宝马奔驰volvo又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什么?

在上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70年代,奔驰曾经是中方考虑过的合作伙伴,可奔驰投给中国的是白眼。尽管如此,奔驰依然是90年代初就获批在中国立项的外国公司,但奔驰却东挑西捡,迟迟不在中国建厂,宝马更是矜持得可爱。1996年,VOLVO驻华首席代表也明确表示:“我们只想在中国卖汽车,没有考虑在中国合资建厂。”

当中国市场开始起飞的时候,宝马、奔驰、VOLVO都来到了中国。但是,他们发现有一个规则对他们的市场扩展产生了障碍,这就是《办法》。《办法》出台的背景就是约束一下来华企业,保证在合资合作中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点贡献。但如果按照中国的《办法》去做,这几家晚来者感到第一是困难,第二是很难在短期内赶上大众、奥迪、通用等在中国进行长期国产化的企业。于是,他们怂恿本国政府到WTO去起诉中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或不在中国做国产化,通过在中国组装进行汽车销售,最大限度地减少关税成本,取得更大受益。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管学军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