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今年的目标值确定为40万辆,预增20%。这也反衬出奇瑞和比亚迪的大跃进。
继去年拉开四大品牌布局,形成集团化雏形之后,奇瑞公司新年伊始即发布“精耕2010”年度战略,让人看到了这家自主品牌翘楚应有的节奏感。然而,继续冲量,保住自主品牌老大位置,也仍是奇瑞挥之不去的情结。其中的矛盾将在今年深刻考验奇瑞。
按照奇瑞的计划,今年的销量底线是70万辆,并力争冲到90万辆,相比去年的50万辆,这意味奇瑞需要获得40%-80%的高增幅。其做大之心,看来只比比亚迪稍逊一筹。比亚迪去年国内销量和轿车销量实际上已经超越奇瑞,今年再次预增100%至80万辆。在去年被东风日产超越之后,奇瑞今年更面临着丢失自主品牌老大位置的危险。
奇瑞为此预备投放17款新车,以四大品牌并进的架势,继续“多生孩子打群架”,继续冲量。
按照麒麟汽车和开瑞微车的计划,瑞麒和威麟两个品牌今年的销量目标是10万辆,开瑞是15万辆,这意味着奇瑞品牌将要承担至少45万辆的销量。尽管奇瑞四大品牌各有定位,但在瑞麒和威麟往后将加速新车投放,并切入A级和A0级领域的情况下,肯定会影响原有奇瑞品牌空间的拓展。
而如果瑞麒为完成冲量目标推出太多新车,也势必影响到这个新品牌的推进节奏。一个中高端品牌轿车,如果初生即成为冲量的工具,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上汽的荣威和名爵,至去年销量也未能超过10万辆,但其前期经历稳妥的名牌塑造过程,为其后续的销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追求更好的技术和品质,同时追求更大的销售规模,这两者并不是一定撞车。但期间的轻重关系,却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是销量导向,还是品质导向或价值导向。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吉利汽车。发展多年以来,吉利并未能在销量上赶上奇瑞,甚至已落后比亚迪。但吉利在转型期间已经初步树立了价值导向、品质导向和技术导向,并认为转型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去年33万辆销量的基础上,吉利今年的目标值确定为40万辆,预增20%。这也反衬出奇瑞和比亚迪的大跃进。
以奇瑞已经累积下的市场基础而言,销量大跃进本不应再是其主要诉求。当然,奇瑞有充足的理由说明,在政策效应尚未大举消退的情况下,正是冲量的好时机。
另一个问题是,品牌的布局,产品线的完善,却不意味着企业越来越切中了市场的需求,相反可能会因为太过强调自身的“布局”、“发展”,而麻木了从前对市场的敏锐感知,降低推出合适产品的能力。这也是奇瑞等自主品牌需要面对的问题。
(南方日报)
相关专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作者:
综合报道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