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才满一年,就传出即将调整的消息。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独家透露,原先“22个工作日”的调整期限有望缩短为“两周”。然而记者追查消息源头时却发现,中石化竟是始作俑者。
22天观察期缩至两周
去年1月1日,国内开始启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价核心依据是:国家发改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地的油价变动,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
2009年,我国油价共进行了8次调整,但每次的调整幅度,基本都小于国际油价的震荡幅度,甚至给人“追涨不追跌”的感觉。
国泰君安资深分析师杨伟对记者说,按照这样的定价原则,去年12月28日国内油价应该下调,不过发改委具体调价时间往往会延迟数日,所以未能如期降价。“元旦后,国际油价又涨起来了,降价现在是不可能的了。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很快将进行微调,具体则由目前的22天观察期缩短至两周,条件成熟时再缩短为一周,最终向国际接轨,变为即时调整。有消息称,该调整方案发改委已经默许。”
垄断油企的自利心思
记者就此询问了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听说了缩短油价调整期的消息,只是不知道具体政策何时出台。
中信证券人士透露,去年下半年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多次上书发改委,指出当前的调价机制过于简单和透明,不利于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
一位中石化人士对此说法表示肯定,“每次一到调价窗口期,我们就面临着强大的舆论压力。市场可以轻易计算出调整的幅度和方向,投机和囤积现象频频发生,很大程度上干扰了终端销售。”他更表示,由于种种压力,国内油价涨幅严重落后国际市场,“去年国内油价涨幅不到30%,而国际油价涨幅有80%”。
本报记者获悉,两大石化集团上书的主要建议有两条:一是缩短油价调整期;二是把定价办法模糊化,重新调整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市场化,保护炼油企业利润,还可以缓解舆论压力,打击投机行为。”
北京一位知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他是第一个听说缩短调价期消息的,来源就是中石化内部。“去年12月公司高层对我说了这个意思,我们自营部门很快进行了较大比例的配置”。
去年12月,中石化上涨了15.78%,在大盘股中表现不俗。中石化散播消息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今年3月3号公司认股权证开始行权,尽管非常困难,但中石化还是想把股价炒上去。此外,央企都要进行市值考核的,谁不希望年底前股价高点呢?”
耐人寻味的是,无论是垄断油企还是社会公众,都希望缩短调价期。不过中石化觊觎充分享受油价上涨带来的利润,而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却寄望国内油价真正回到公正合理的水平,尤其是在国际油价下跌时。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