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涛:中国汽车工业需要保持清醒、觉醒的态度
2010年03月15日 20:40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2010年3月15日,在凤凰网汽车发起并举办了2010——中国汽车消费觉醒年轩辕沙龙。原国家科技部专职委员陈祖涛、中国汽车资深专家陈光祖、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滕伯乐、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苏晖等业内20多位汽车与消费专家参与了本次沙龙,在与会者相互交流中,不仅对目前汽车消费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与消费指导,同时倡导广大消费者让2010年成为真正的消费觉醒年。在沙龙上,原国家科技部专职委员陈祖涛发表了以下观点。

 

陈祖涛:中国汽车工业需要保持清醒、觉醒的态度

 

原国家科技部专职委员陈祖涛

 

陈祖涛:中国汽车工业如果光考虑产量,互相竞争产量,对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我是中国老汽车人,1950年参加了一汽的谈判,到现在刚好60年。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起步到现在,我都亲身经历过,我们干了40年,从1953年一汽动工,到1994年,产量只达到100万辆。以后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开始我思想转不过来,慢慢地转过来,到现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40100万辆,到了20002001年一个月100万辆,去年是1300万辆。作为我这个汽车老人来讲,感到特别欣慰、特别高兴。

 

但是有一个现象我也是很担心,现在很多企业都都在尽最大努力扩产、扩建,汽车工业我们干了半个多世纪,到一千万辆的产量,销售也是世界第一,现在刚好是丰田事件出现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如果这么样发展的话,光考虑产量,互相竞争产量,将来一定会有大灾难。

 

从前丰田有一个老话,我在80年代就知道这句老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但是丰田以后来了一个新总裁,(名字我忘记了)董事长是丰田的孙子,他采取了政策扩产,大量地发展产量,很快达到年产1200万辆。而且不只是扩产,重点是在管理上尽量压缩成本。那些生产的零部件等等都尽量压缩成本,这样最后的结果是不重视质量、不重视服务,最后的结果召回了800万辆。现在美国集体控诉丰田,我估计丰田的损失大概是几十个亿。

 

有了这个经验教训,我就很担心中国的汽车工业,如果只是一个劲地搞扩产,相互比产量。现在比什么呢?中国汽车的几个团队,第一团队,上海、一汽、二汽,现在是长安,还有广本也在扩产。第二军团、第三军团都直接在往第一军团走,如果现在不制止、不重视产量、不重视质量、不重视服务、不重视零部件的生产,我们的后果会跟丰田一样。

 

陈祖涛:我不赞成搞自主品牌,但是我也不赞成所有的汽车都需要自己开发

   

我们国内几年前就提倡自主品牌,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赞成搞自主品牌,但是我也不赞成所有的汽车都需要自己开发,那就慢了。基本的东西要自己开发,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情况,很少的单位是真正的自主品牌。当然国家在提倡,自己创新,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出口,我们现在鼓励出口,这个方针我赞成。但是现在出口只有到非洲、亚洲,最近大概南美、前一段到俄罗斯,中东也有一些。现在大家都争着出口,国家也鼓励出口,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中国汽车工业一定要是走国际化的道路。

 

现在中国汽车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水平,一方面我很高兴,另一方面我很担忧。通过3.15这个活动,我希望能够呼吁:我担心出口汽车的服务跟不上、维修跟不上、零部件跟不上,很多东西跟不上,将来总有一天要受惩罚的。不是在这个国家,就是在那个国家。这方面要注意。

 

陈祖涛:我提倡发展国民车,就是叫普通老百姓能够买车子,叫农民能够买车子

 

我也不是说争产量不对。因为中国13亿人口的国家,1300万辆算个啥。而且我多年以前提倡汽车进农村,叫农民能够买(车),所以我以前提倡国民车,就是叫普通老百姓能够买车子,叫农民能够买车子,这样的产量就不得了了。不是一千多万,可能是几千万辆吧。

 

我提倡发展国民车。国民车从哪里来的呢?从德国来的,大众1938年希特勒时代建的这个厂,我去过好多次。开始是小汽车,叫做国民车,叫普通老百姓能够买得起。当时有一个目标,德国人都能够像美国人一样买得起小轿车。那个厂相当大、相当现代化。他们当时生产的“Volkswagen”,我们中国翻译成“国民车”。我跟很多同志宣传过,其中包括李书福。李书福刚开始是生产天津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我们到杭州去过几次。我每次去都跟他宣传,你就是生产四万块钱、五万块钱的车子,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

 

但是很遗憾,中国特色是现在买车子的人不在农村,不在老百姓,在还是有点儿钱的人。我不是说大老板,大老板(买的)都是外面进口的车。我讲的是中间层,李书福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他现在正在提高,在转型。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315特别策划

相关报道:

李洋:消费者苛刻要求将促进车企把好质量关

梅新育:对消费者的权益要求应当做适当限制

“3·15”特别策划之养车难:修车难

3.15特别报道 提防掉入购车与车险陷阱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汽车”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汽车频道(010-8445824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fangl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