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涛:中国汽车工业需要保持清醒、觉醒的态度(2)
2010年03月15日 20:40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陈祖涛: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非常曲折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非常曲折,我开始搞汽车的时候,搞二汽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的政策是闭关自守,要自力更生、自己搞车子、搞工厂,装备等等全部是靠自己。刚好赶上了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就是把全国的工业都放到大山区,在重庆、四川、贵州的大山区。中国的汽车工业经历了这么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路走过来并不容易。

 

谈起小轿车,当时1982年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就是从一汽独立出来的一个单位。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倡“拿来主义”,我在二汽的时候第一次听到邓小平的“拿来主义”,外国的好东西都拿过来,为我所用。我觉得很高兴。当时我们跟上海市长谈了,联合起来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上海生产小轿车。邓小平思想很解放,小轿车还可以合资。我们的思想都还不到合资这个层面。

 

中国汽车工业当时生产小轿车,上海的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十年没有竞争对手,从1984年差不多到1994年中期没有人可以跟它竞争。但是中国小轿车一直到1987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这么多年了,1987年中央才允许生产小轿车,小轿车只能在一汽、上海、二汽生产,别的都不能生产。当然以后就挡不住了。

 

汽车这个路走的很困难,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的路子走的很不顺,但是今天已经很顺了,1300万辆已经是全世界第一了,但是我就担心刚才讲的,现在都在拼产量,第一军团在生产,后面第三军团和第二军团,都在扩大生产。将来如果说只注重产量,就是走丰田今天的下场。

 

听众提问:陈老您好,我是凤凰网汽车的一名编辑。刚刚看完您写的《我的汽车生涯》这书,听了您的讲话,把书的内容从我脑海里又过了一遍。在您脑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汽的建设,邓小平提出的合资品牌,邓小平非常鼓励外国的汽车企业来中国,与中国合资。另外是您提出的小轿车进入家庭,您那本书也写了与各方各派经历了非常激烈的唇枪舌战。去年中国汽车达到1300多万辆,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汽车大国了,您觉得中国与汽车强国还有怎样的距离?

 

陈祖涛:中国汽车工业从80年代初期到中期都是“拿来主义”

 

我第一次听见小平同志的讲话,是1978年,让教委传达他的讲话,“拿来主义”,这件事情对我来讲在思想上启发很大,中国汽车工业从80年代初期,一直到80年代中期,我们都是“拿来主义”,还不敢说搞合资。比如说重型汽车是买斯泰尔的技术,不是合资,以后才合资的。

 

轻型汽车我们买了日本的40万辆车,换取它的技术。所以以后在北京、南京,西南等很多厂利用这套技术把轻型汽车发展起来了。比如说天津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开始也是买它的技术,当时根本就没有合资的概念,因为这时人们的思想,包括国家领导人,除了邓小平之外,国家机关计委、经委等这些部委的人都还比较保守。第一个搞合资企业是1983年生产北京吉普,当时我是团长,到德国去看,因为在这个之前,我们跟当时美国的AMC汽车公司接触了好几年,大家都不敢谈合资。所谓吉普车这个名字JEEP,这个牌子值好多亿。生产量不大,当时是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前线作战的吉普很有名的。我们去了一看,很好,量不大,但是质量过硬。我们去的时候,北京的副市长张建民,他是副团长,还有有关部门,计委、经委派的都是正局级干部,不轻易用外国的东西,尤其是合资。我们去了看中以后,跟张建民商量签协议,1983年汽车行业第一个合资。1984年年初在人民大会堂签了合同。除了桑塔纳那是邓小平特批的,再就是这个。以后就没有合资了,合资汽车工业是到1987年才开始突破。

 

买外国的技术也是有一个历史小故事,二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的,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头。后来叫东风,车全部是自己设计的,自力更生,封闭式地设计完了,以后全国做道路试验,结果还可以。哪里有问题就修改,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发动机过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温度800多度降不下来,这个事情闹到邓小平那里去了。邓小平说好办,你们到英国去咨询一下。所以我们就带队去了,人家一看我们的这个设计就说这是经典的设计,但是有几个问题设计不周到,提了几个意见,回来之后解决了。有了这个前提,以后就大胆搞了。

 

陈祖涛:我们是世界汽车大国,根本就不是强国。

 

我们是世界汽车大国,根本就不是强国。在一汽第一千万辆下线时讲了三个标准,工业信息部的副部长他讲了三个标准。我觉得可以简化一点,什么时候中国汽车工业的质量,主要是小轿车,能够让美国社会接受了,跟美国轿车平起平坐就是强国了。如果我们的车子能够到日本去,日本社会能够讲接受,就是强国了。能够到德国去,德国能够接受就是强国了。能够跟现在这些汽车行业大国的大公司“平起平坐”这就是强国了。强国在我的概念中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的汽车出口到非洲、中东甚至到拉美去了,当然,出口我认为是好事,一步步来,但是这还不够。一定要进入美国、日本、德国才是强国。这是一个概念。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315特别策划

相关报道:

李洋:消费者苛刻要求将促进车企把好质量关

梅新育:对消费者的权益要求应当做适当限制

“3·15”特别策划之养车难:修车难

3.15特别报道 提防掉入购车与车险陷阱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汽车”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汽车频道(010-8445824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fangl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