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业:中国汽车工业怕什么(2)
2009年10月09日 17:24汽车商业评论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我们的计划科,除设立综合计划人员外,还设立各项生产准备工作的负责人,有的管设备,有的管工具,有的管材料,有的管协作产品,有的管动,还有的负责人员准备工作。每一项都要列出计划需要数量、已经完成数量、预计完成进度。比如说,需要多少人,已有多少人,什么时候进什么人?这些人送到哪里进行培训等。我们跟建筑安装等施工进度结合起来——那边搞基本建设,这边进行生产准备,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生产准备完成,工厂建成投产。

在投产之前的一两个月,生产准备处要结束其工作。我被调出来,负责进行3年建厂的总结报告。可以说,在整个一汽的建设中,所有参与建设的人都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

参与一汽建设的人,有一部分是转业干部,他们比较年轻,年富力强,从各个地方选择出来。这些人都不懂汽车,文化程度也不够高。因此,我们组织了全厂性的学习:有的学文化,有的学技术。你想想,那时大学还没有那么多的汽车专业呢,但人员是一班一班地来,如山东工学院一个毕业班44人全都到了一汽。

可以说,当时几乎所有的一汽技术干部没有不学俄文的。因为有苏联专家,有技术设计,还需要翻译,所以每个人都得学俄文。

从“白帽子”到内行

生产准备处即将撤销时,饶斌厂长对我说:“你不要走了,到我这里来吧,组织设计上有个值班工程师,你就做值班工程师。”所谓值班工程师,就是说当厂长不在的时候,代理厂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也就是说做饶斌厂长的秘书,所以许多人都叫我张秘书。

为什么叫我别走呢?当时刘西尧正在进行第二汽车厂的筹备工作,他到一汽当实习厂长。在一汽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我比较熟悉,知道我负责过全厂的生产准备计划工作,一定要我到二汽去做生产准备工作,并拟派往苏联高尔[综述 图片 论坛]基汽车厂实习,所以饶厂长当时对我说不要走了。当然后来不久二汽就撤销了。

这样,我就成了饶斌厂长的秘书。当时,在那间秘书办公室里,共有三个人。除我以外,还有一个叫赫世耀是郭力的秘书,另一个是腾伯乐,是机要秘书,除收发电报外,还兼任饶厂长的生活秘书。

写完了全厂性的建厂总结后,这个时候厂长出了题目,要研究投产以后工厂怎么办?工厂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如何搞,工厂管理怎么办,从何处入手?如何发动群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在厂长的具体指导下,要我起草过三个工作报告。召开全厂领导干部大会,由厂长做动员报告,部署工作,号召全厂贯彻执行。每个报告,大约用了一个季度的时间。

第一个是从1956年7月到10月之间。首先,组织全厂性的学习工艺、掌握工艺、严格执行工艺。围绕工艺这个核心,动员全厂所有的技术干部和工人在自己岗位上开展学习和练兵。做到每个工人的工艺文件人手一份,要求把自己工序的技术要求或职业技能搞得清清楚楚,并严格贯彻执行。要求车间的工艺员对每个工人进行考查,可以说各个岗位上的工人没有不熟悉自己岗位工艺的。对于技术干部,我们要求更高,比如说一个负责底盘转向的工艺员,他要熟悉整个转向工部的工艺。

对于管理部门的干部是学习和贯彻组织设计,苏联也给我们做了一个较好的管理组织设计,我们一并翻译发到每个人手上。如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在这个岗位上,你应该懂什么样的知识,这些方面的要求你要全都会。第一个报告我们搞了一个季度。

第二个报告是接着第一个报告出来的,叫做《整顿建立原始记录和消耗定额》。各项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工时定额以及各类材料消耗定额,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比如说一个零件加工需要多少材料,必须有个材料定额;每个工序加工需要多少时间,装零件需要多少时间,卸零件需要多少时间,每个工序都要有工时定额。过去我们在工艺设计上有要求,现在则不仅仅是你会那么干,而且还要按照时间的要求来完成,要有专业人员测定你的实际工时,你越是熟练,需要的工时越少,标志着效率越高。

另外就是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多少?生产些什么,你都要报告,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需要定额的地方要有实际的消耗数量,要有记录,要有凭证。比如说材料、辅助材料的实际消耗数量,都得有记录,以便与定额比较,是节约了,还是浪费了。针对这一套,我们又干了一个季度。全面修订了各项消耗定额,建立了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为各项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到了第二年的第一个季度,我们在全厂范围内实行经济核算。从班组到全厂,包括车间管理,都要搞经济核算,每个车间都要算经济账,最后算出全厂的成本来。这样说吧,有了前面两个基础,才能把整个厂的经济核算搞好。举个例子,车间班组生产多少?用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油料?用了多少材料?他要算出这笔账来,然后,全厂再把这些经济账集中到经济处和会计处,作为工厂管理的基础工作,你要问什么数字都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

我们花了三个季度,将一汽的生产管理、经营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那时一汽厂已增加到1.2万人,你想想有多少处室和车间,所以工作量巨大,厂长亲自带头去车间考查,我们也到下面考查。从厂长到处室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劳动点,每周一天到车间干活。

直到现在,人们都还常常提起一汽是一个大工厂,出了很多汽车,同时一汽又是一个大学校、大熔炉,出了人才。因此,一汽的大批转业干部从“白帽子”外行变成了各行各业管理专家和内行。

有人还对产品进行了比较。当时生产解放牌的汽车厂有三个:一个是苏联的斯大林汽车厂;一个是罗马尼亚汽车厂;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一汽。苏联曾把三个国家生产的产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国产的解放牌汽车质量最好。苏联一位专家临走时对饶斌说:“你的工厂多么好哇!我真羡慕你。你看我那个厂,破破烂烂的。”这位专家就是西格乔夫,曾任一汽的总专家,是斯大林汽车厂的生产主任。

一汽人能够受到专家的高度赞扬,主要是与全体人员形成的学习氛围分不开的——那时候人们艰苦卓绝的学习精神实在感人,学文化、学技术、学俄文,早晨学、晚上学。“八七五”大楼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楼。

许多人早上先去学习两个小时再上班,晚上下班后再去学习两个小时才回家。

那时,一般家庭连收音机都没有,更别说广播电视了。电影倒有了,一汽人自己建了个俱乐部,除了星期天极少数人去娱乐,人们都一心扑在学习上——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不学习的人没法存在,所以说一汽是个大熔炉。

相关报道:

张兴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新中国成立60年 中国汽车工业八大展望

回顾60年汽车工业发展史:汽车改变中国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60年 充满坎坷充满传奇

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百废待兴 我们需要汽车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quanm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