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旨在为广州交通提供解决方略的研究报告《广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实施方案》,近日获得全国专家评审通过。这个咨询项目受政府委托,历时三年完成,耗资1500万元,针对当前和未来广州交通状况提出了十大专题上百个建议,其中包括收取道路拥堵费。据市政部门人士透露,最终报告一旦得到政府批准,广州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收取道路拥堵费的城市。
鉴于研究报告内容庞杂,相关建议媒体多为择要刊发,尚不能获知这一方案的全貌。但收取道路拥堵费一策,一经披露,便引发全国关注。不仅央视节目进行专题讨论,民意[综述 图片 论坛]调查也紧跟其后,高达91.4%的受调查者持不赞成意见,仅有6.6%的人认为通过收取交通拥堵费来缓解目前交通状况切实可行。而主管城市交通整治的副市长苏泽群昨天表示,广州暂未研究开收交通拥堵费。
事后看来,这桩来去匆匆的收取交通拥堵费风潮,虽已证明只是一种理论上的风险,但这番舆论的沙盘推演,却已令其接受了一场完整的公众检验。在咨询机构完成的研究方案中,收取道路拥堵费一说或许只是只言片语提及,副市长的澄清,也暂时厘清了政府的政策意图,但收取交通拥堵费引发的政策焦虑与权利敏感已异常真实地展开。
依据副市长苏泽群的官方表态,交通拥堵费一说当出自交通专家之口。以当下某些咨询机构的作风,在专业研究的名目之下抛出收取道路拥堵费的建议,完全可以想见。这种专业主义倾向的政策咨询研究,往往只看重相关政策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面,不虑及政策的公共性一面。事涉成百上千万人利益的公共交通政策,往往就在这种专业主义的烟雾掩护下顺利成行。
作为城市生活系统中的动态组织,交通拥堵造成的精神压力不能小视。在广州,随着汽车拥有量迅速攀升,交通规划管理滞后的问题越发突出,其中蓄积的社会怨气与舆论指责日甚一日。收取交通拥堵费的研究建议,正是在此时刺中公众神经,想不成为焦点都没有可能。
然而,收取道路拥堵费这样的政策起点,首先在于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某种责任判定。酝酿收取道路拥堵费的研究建议,其隐含的判断首先是城市车辆过多,需要以收费调节之。但既然要控制车辆过多,何不在车辆生产与购置的源头控制,而要在车辆使用的末端控制?因此,仅以伦敦、新加坡、纽约、罗马等国际化大都市为例,佐证收取拥堵费的政策合理性,难免令人觉出政策逐利不择手段之感,对专家研究的公共抱负也难有信任。
中国城市汽车社会的来临,是经济发展和一系列政策因素的后果。政府大力扶持汽车产业,是其中的一条主线。但汽车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产业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政府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兴趣,要远高于应对与汽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兴趣。收取交通拥堵费的说法,令民众条件反射式地触发对这种现状的忧虑,生出对这种政策应对的戒心与忧心。
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从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到各种交通标识、管理技术,再到城市道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关系等等,都源自政府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公共责任。这就使得对城市交通拥堵的责任判定,首先来自对公共管理部门的问责,而不是对普通交通参与者的推卸。收取拥堵费的研究建议,让民众感受到公共部门对责任的淡化与推诿,某种程度上的不公正感就难以消除。
当交通专家们迫不急待地引入交通拥堵费这样的先进经验,试图为焦头烂额的城市交通状况找到秘诀时,也不得不指出其中的公共悖论与价值陷阱。在如何限制公车都可以成为时代难题的社会,要以收取拥堵费这样的方式,强调普通民众要为一个刚刚起步的汽车社会负上首要责任,确实有违社会政策起码的公正起点。在相关部门作出更周全的城市交通规划之前,在政府公车不再是马路大军中的主力之前,在城市交通治理不再盲目冲动之前,交通拥堵费激发的社会紧张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不是交通专家的技术方案所能尽述的高屋建瓴,而是延伸在马路上的真实的公共生活。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作者: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