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余建良:刘金良履新将追赶比亚迪步伐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余建良
2013年05月16日 22:29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余建良

作者:余建良

核心提示:鉴于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战略地位,李书福让刘金良亲自上阵,一方面是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的审慎。因为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基本都是面向企业和政府部门这样的大客户,需要刘金良这样的销售高管来把关全局。

凤凰汽车评论 赵福全出走吉利,业界掀起了一股对吉利研发体系建设利弊和成败的讨论。余音未消,又传出了吉利元老级人物之一的刘金良职务变动的消息。这一次,我们有必要重点审视下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战略。

5月16日,吉利方面称,为适应集团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拓展力度,宣布任命刘金良为负责集团新能源汽车营销工作的副总裁;负责集团品牌、市场和产品战略规划的副总裁孙晓东则兼任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

刘金良早在1995年便加入吉利集团,是吉利名副其实的骨灰级员工。2005年起,刘金良便开始负责吉利的销售工作,一晃8年已逝。这8年里,吉利汽车成长快速,市场整体环境良好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也少不了刘金良的个人付出。不过,最近一两年,虽说吉利的销售没有遭遇大的挫折,但整体表现也只能说差强人意,因此,吉利的销售思路也确实有必要输入新鲜血液,有合资公司从业经验,又擅长营销的孙晓东无疑是不错的人选。而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这样一位级别的高管负责新能源汽车销售,也足可以看出吉利对待新能源汽车板块的重视程度。

吉利汽车这几年向外界展示其新能源汽车成果基本都是通过上海车展、北京车展这几大车展来实现的,而走过场式的观展,再加上吉利的低调宣传,以致业内对它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都不是很熟悉。但与此同时,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业务却搞得风风火火,不仅通过采取与国内一些省市的地方企业联合建厂,投放K9电动大巴,甚至还将K9和E6行销至海外,如在本月初,比亚迪就正式宣布在美国加州兰开斯特市设立电动大巴厂,以及配套的电池厂;日前在香港纯电动E6出租车又正式投入营运,E6 个人版(E6 Premier)也随即在港发售。这些,对吉利的触动应该是非常之大。

作为未来市场前景最被看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果在战略布局初期就被对手拉开这么大的距离,应该是李书福所无法接受的。所以,委任刘金良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符合吉利的战略诉求。

从今年吉利的两次举措上来看,新能源汽车战略确实已经被真正提上议程。

2月,吉利汽车旗下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康迪车业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同意成立合资公司,在内地从事投资、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及销售电动汽车业务。根据框架协议条款,上海华普国润及康迪车业各自分别拥有合资公司50%权益。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将为人民币10亿元,将由订约双方各自按50%出资。李书福的规划是,小型电动汽车的业务今后就由这家合资公司来完成。

4月19日,上海车展前夕,吉利帝豪EC7纯电动汽车在吉利汽车发布会上完成首秀。吉利方面宣布该车预计2014年第一季度逐步投放市场,第一年预计销售3000辆,到2016年希望年销售量可以达到30000辆,野心非常大。而且吉利还计划通过海外的合作商将这款电动汽车销往海外。这一次吉利并不像在以往的车展上那样,只谈理念不讲市场。既然销售目标已经制定(能否实现暂不讨论),说明吉利关于新能源汽车业务,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环节至此已经全部打通,新能源汽车推广战略成型。鉴于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战略地位,李书福让刘金良亲自上阵,一方面是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的审慎。因为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基本都是面向企业和政府部门这样的大客户,需要刘金良这样的销售高管来把关全局。

不过,刘金良从来不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乐观派。2010年的北京车展,他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占全部汽车的比例不会超过5%,鉴于此,吉利才开发了怠速起停这样的轻混技术。不过比亚迪现在在电动汽车领域所展现出来的一骑绝尘之势,刘金良有必要调整自己对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思路了。

李书福说,吉利要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投入20个亿,现在已经花掉了10亿。这个数字显示吉利的新能源战略相较之下还是比较保守,因为一款传统燃油汽车的开发有时都要近10亿元左右。对此,比亚迪、上汽估计看了都会觉得不屑,因为后者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就已经达到了60亿,更别说将此视为企业根本的比亚迪的巨额投入了。

今年上海车展,我在吉利展台只看到了两款新能源汽车,一款是纯电动,另一款则是燃料电池。而我们知道,吉利在在2012年的北京车展上曾展示过“GPEC”插入式混合动力系统,再早些时候吉利也推出过基于熊猫打造的纯电动车EK-1和EK-2,这至少说明吉利一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过摸索,但也必须承认,不管是EK-1、EK-2还是EC7纯电动汽车,都是在原来传统燃料汽车基础上逆向开发而来,吉利的电动汽车研发能力和体系竞争力是否已经具备挑战比亚迪、上汽这样已经正向开发出电动汽车的对手,让人不免有疑虑。

已经离去的赵福全说,“新能源车作秀容易产业化难,产业化后让老百姓买单更难。”接下来,我们看刘金良如何破解这位前同事给出的难题。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信奉朴实的新闻理想,视批评为媒体的基本义务,并固执地试图将这种批评转为成企业进步的驱动力。作为资深财经媒体人,余建良以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剖析解读中国车市。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