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良:中国区换人 英菲尼迪挣扎求生
作者:余建良
核心提示:现在考验戴雷的是组建团队以及重塑品牌的能力,他在宝马的成功,很大部分还要依靠宝马整体的运作能力以及品牌先期的积淀和产品的出色。坐镇英菲尼迪中国,戴雷必须面对相对陈旧的动力总成研发思路和更为个性但还不能很好地被中国消费者接受的造型设计。
凤凰汽车评论 4月28日,投资100多亿元的英菲尼迪零部件产业园28号隆重开园,这家不甘落后,在年销量尚未达到2万辆规模(2012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约为1.6万辆,业界普遍认为一家整车厂的盈亏平衡点在3~5万辆)便毅然决定国产的日系豪华品牌,却仍在不断地摸索和调整中。
就在两天前,英菲尼迪对外宣布撤换吕征宇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的职务,将其调至香港,负责不包括中国业务在内的亚洲和大洋洲的区域市场,而接替吕征宇的正是前段时间绯闻加身的原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而有内部消息曾透露,戴雷一开始原本只是接替吕征宇主管英菲尼迪进口车业务,吕征宇的任务是参与国产化推进工作。现在看来,上面对吕征宇在中国业务的职权剥离得更干净。
表面上,英菲尼迪官方称任命吕征宇为英菲尼迪亚洲和大洋洲区域总经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亚洲和大洋洲业务增长计划"。但从英菲尼迪的销量构成我们就可以看出,对吕征宇的这次安排实则是明升暗降。
英菲尼迪官方公布的销售数据是,2012年其在全球市场的销量约为16万辆,其中美国市场完成了12万辆,中国为1.6万辆,欧洲市场(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大概也在1.3万辆左右,如果再除去南美等市场的销量,便可掐指算出现今英菲尼迪在亚洲和大洋洲这两个区域市场的大致销量。
而吕征宇是个有野心的人。前段时间我在凤凰汽车专栏发表的《吕征宇去留成疑 评英菲尼迪官降》一文就曾指出,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是戈恩面试了他,在接受戈恩伸出的橄榄枝时吕征宇说出了自己的条件:"英菲尼迪准备在中国做多大?"言下之意,他并不甘心就做一个未来规划目标可能只有两三万辆的小众品牌的中国区主管。事实上他也确实在一些场合提到这点,如果英菲尼迪给的舞台不够大,那么他也绝不会从法拉利中国部门的最高负责人的位置上屈就英菲尼迪。如今,亚洲和大洋洲区域总经理一职,听上去这种跨区域的职位权责范围会有所增大,但实际能供其发挥的空间却远不如中国市场,更何况未来几年英菲尼迪在亚洲市场的重心是在中国,而不是亚洲区域的其他市场。因此,吕征宇在3月份这样的敏感时期有意再提投身自主品牌的意愿绝非无的放矢,如果现在有哪个自主品牌伸出橄榄枝,我想吕征宇不会舍不得英菲尼迪亚洲和大洋洲区域总经理这个头衔。
三年前,吕征宇受戈恩的鼓舞投入到"把一个十分不知名的品牌拉升到一个十分知名的品牌的挑战"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无论是对吕征宇本人还是英菲尼迪都是一场冒险。现在看来,双方均宣布了这场冒险的失败。英菲尼迪决心启用戴雷助力中国业务的增长,吕征宇则被完全排挤出了这场冒险游戏。
那么戴雷能否移植他在宝马的成功经验?
12 |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余建良:叫板ABB,克莱斯勒胜算如何?
2013-09-25 06:17
余建良:一汽朝鲜建厂背后商业逻辑解析
2013-09-13 13:41
特斯拉将卷土重来 雪佛兰VOLT怎么办?
2013-08-07 09:57
吉利汽车李书福:从“草莽”到业界翘楚
2013-07-14 11:46
余建良:打车APP险成炮灰 眼光还要放远
2013-06-06 09:18
余建良:凯迪拉克在中国还有没有机会?
2013-05-23 06:25
余建良:刘金良履新将追赶比亚迪步伐
2013-05-16 22:29
余建良:中国区换人 英菲尼迪挣扎求生
2013-04-28 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