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农: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4)
2009年09月03日 18:01华夏汽车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勤奋好学,品德高尚

孟少农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是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深受广大技术干部的爱戴。“反右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他曾受到错误的审查和批判,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仍然满腔热情地为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技术的发展作贡献。当组织上把他从干校调到偏僻的、规模不大的陕汽工作时,他愉快地携带全家到那里落户扎根。那里当时生活极为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也不搞任何特殊。他初到二汽身负重任,患有“痛风病”,当病发严重不能走动时,就请大家(攻关人员)到家里研究问题,有时连阳台上、走道上都坐满了人;桌上、地上都铺满了图纸,争分夺秒地和大家一起攻克质量关。

他生活简朴,克勤克俭。几次出国考察访问,不住高级旅馆,多数住在“汽车旅店”之类的低级客栈,除必要场合外,都是在超级市场购些食物,有时来不及回旅店,就买点面包充饥。他出国带回的礼物全部交公,每次节约的旅费都超过半数,为国家节省外汇。

他大公无私,事业第一。几十年身处一线,扎根基层,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无论经历什么坎坷,也从无怨言或提出什么要求。晚年,组织上曾几次让他迁居北京,而他总是婉谢。他说过:“我是搞具体技术工作的,脱离基层,远离生产现场又能干什么呢!”这既是他的谦虚,也充分体现他对事业追求的真挚。

孟少农一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他无论出差在路途,或是在招待所的短暂休息中,也不放弃看各种资料。在家里,更是与书刊形影不离,而且常常入迷,废寝忘食。他勤于思考,善于理论结合实际,形成自己的观点,从不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他学识渊博,造诣深厚,对于许多问题有真知灼见,有自己的成套想法。

他的事业心特别强,1988年1月9日,即在他逝世的前六天,已处于弥留之际,当二汽同志去医院看望他时,他还关心地问:你们搞的小轿车前期工程怎样?当回答“进展顺利”时,他很满意,并自信地说:等病好了,我和你们一起干。他早就有把我国轿车工业搞上去的愿望,但无情的病魔使他壮志未酬。

为缅怀我国这位著名的汽车专家孟少农,二汽遵照国家科委提议,为他塑了半身铜像两座,一座安放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另一座安放在武汉工学院。

简历

1915年12月12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5年 长沙高中毕业。

1940年 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

1941—1943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获硕士学位。

1943—1944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锤士兰森机器公司实习。

1944—1946年 美国司蒂贝克汽车公司、美国林登城中国发动机厂任工程师。

1946—1948年 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教授。

1948—1949年 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程师。

1949—1950年 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技术室主任。

1950—1952年 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

1952—1953年 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驻苏联莫斯科代表。

1953—1965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

1965—1970年 机械工业部汽车局总师室负责人。

1971—1977年 陕西汽车制造厂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8年 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二汽党委常委、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

1988年1月15日 逝世于北京。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