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筹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48年秋天,孟少农经过长途辗转,来到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石家庄,被分配到公营企业部工作。一天,黄敬部长高兴地告诉他,北平很快就要解放了,组织决定派他回北平参加接管工作。新中国成立时,黄敬领导的公营企业部改为中央重工业部。孟少农是重工部的第一批干部。
1950年刚一开年,孟少农惊喜地得知,国家将立即着手建立汽车工业,部领导责成他负责建立“汽车工业筹备组”。
在长春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156[综述 图片 论坛]项援建工程中的重点项目,设计要求年产3万辆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此,一个苏联专家组来到中国,帮助设计汽车厂。
为了建好“一汽”,孟少农不遗余力广泛罗致人才。他多次到清华大学机械系去要人,还通过国民党交辎学校的故旧和美国福特汽车厂等多方面的关系寻找人才。当他得知,上海交通大学有一批汽车专业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学非所用的岗位;一些跨部门的“汽车人才”,重工部无力调动;还有一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急需人才,汇集、调动比较困难……他便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列出一份“汽车人才”名单,请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呈交周总理。孟少农万万没有想到,两天后,周总理就批准了他的报告。就这样,大批的人才陆续被调进筹备组。孟少农根据不同情况,把他们安排在技术处和研究室或下厂实习,又将50多名大学生集中到清华园,举办培训班,上汽车理论课,进行拆检实习,学习汽车驾驶,想方设法让大家尽快熟悉汽车。
1952年7月1日,“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六五二厂”在长春成立,这意味着,新中国汽车工业正式进入起跑线!六五二厂是中“一汽”的前身,孟少农担任主管技术工作的副厂长。
同时,重工业部交给孟少农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由他出任中方全权代表,常驻莫斯科,与苏方进行援建汽车厂的谈判:商谈建厂规划,协调工厂设计,产品设计,设备订货,培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等众多事宜。于是,孟少农便频繁地奔波于北京和莫斯科之间。
根据援建计划,孟少农精心选派了500多名相关专业和重要岗位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以及特殊工种的技工,分批去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孟少农为各类实习人员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他还时常去斯大林汽车厂与实习人员交谈,热心地介绍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在实习中应注意哪些重要环节,怎样把基本功学到手。在他精心安排与指导下,这500多名赴苏实习生不辱使命,满载而归,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骨干力量。
“解放”、“红旗”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骄傲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
中央任命孟少农担任一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工作。为了尽快造出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孟少农以旺盛的精力,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从指导基建、安装设备,到领导产品设计,以及工艺、冶金、生产准备等全部技术工作。
经过整整3年的艰苦奋战,1956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批12台“解放”载重汽车隆重下线。这一天,孟少农夜不能寐,从步入清华大学的那一天起,他经历了21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力拼搏,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工厂投产不久,孟少农及时提出:“要在掌握原型车的基础上,迅速进行派生设计,生产各种用途的新型汽车,不能死抱着苏联的一本经来念!”他制定出1957至1962年“解放”汽车的改进计划,包括从原型中派生的自卸车、牵引车、配套用的挂车,以及可以通用部分总成的三轴越野车。在孟少农的直接领导和主持下,这些产品很快试制出样车,成功地投入了生产。
60年代初期,根据部队需要,“一汽”参照苏联吉斯157车型试制出两批越野车。由于原设计有不少缺陷,急需改进。而这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一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越野车的技术难题。孟少农坚定地鼓励大家:“我们不能总是依靠拐棍走路,摔跤怕什么?摔几下就学会走路了!”由于改进设计的越野车结构变动较大,孟少农专门组织设计人员到部队对使用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又集中技术骨干反复论证改进方案,还亲自参与审定整车和各个总成的设计。在关键部分的三桥设计上,他积极支持一位设计师采用差速器结构的意见,解决了布局上的难题。改进后的越野车正式投产后,很受部队的欢迎。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本来每班只有100辆生产能力的“一汽”厂,开展了班产250辆解放牌汽车的增产运动。由于单纯追求数量,发动机分厂齿轮车间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汽车变速箱不仅噪音大,还出现敲击声,造成全厂被迫停产一周的后果。
对于变速箱噪声问题,孟少农心中有数,一般是齿面光洁度不够或磕碰伤所致。他在车间里走了一圈,又向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更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在质量分析会上,孟少农循循善诱地和大家一起剖析原因:为了追求速度,不按工艺规程办事,随意加大进刀量,齿面的光洁度怎么能够保证?产量突然加大,码放齿轮的工位器具严重不足,零件的码放像堆土豆一样,齿面能不被碰伤吗?孟少农还介绍了他在美国福特汽车厂实习时看到的情况:那里的工人搬运齿轮都像拿水蜜桃一样生怕碰伤,一旦发现齿面有毛刺或碰伤,就会有专人像牙科医生一样用工具精心修复,这样装出的变速箱质量才有保证。孟少农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会后,齿轮车间重新规范了工艺流程,增加了工位器具,修复了齿面的毛刺和凸包,变速箱总成质量全部达到出厂标准。在“大跃进”年代,孟少农虽然无法阻止自上而下的生产冒进,但在他的职责范围内,必须保证“解放”车的出厂质量!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大哥”,“解放”汽车在全国供不应求。孟少农仍旧不断寻找“解放”的缺陷。他曾亲自带领分厂生产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往内蒙古、甘肃、陕西、四川、湖北等地,进行深入的用户调查,很快解决了“解放”汽车存在的:驾驶室闷热、散热器易沸腾、转向沉重等三大缺陷。
中国不仅要造卡车,还要制造小轿车,甚至高级轿车。1957年5月,一机部黄敬部长来到“一汽”,提出研制生产轿车的问题。孟少农综合了国外中档轿车的优点,确定了中国第一台“东风”小轿车的设计原则:底盘和车身参考“西姆卡”;发动机仿造“奔驰190”;车身外形要有民族特色。他还亲自确定了以飞腾[综述 图片 论坛]的金龙为前标,尾灯采用中国传统宫灯造型等特殊标志。在孟少农
的领导和主持下,设计、工艺和生产工人共同奋战,仅一年时间,“东风”样车正式下线,向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报捷。毛主席在怀仁堂后花园乘坐了“东风”轿车后,高兴地对代表们说:“今天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
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一汽”又接受了生产“红旗”高级轿车的任务。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克莱斯勒”、“凯迪拉克”和“林肯”新款轿车宽大的车型上。孟少农综合汽车的性能、舒适度、耐用性,提出了一个大相径庭的方案,具体思路是:发动机以V8为动力,内部尺寸略大于现在的“奥迪A6”,必要时车体还可以加长,改为三排座,专供中央首长乘坐。如果孟少农的方案得以实现,“红旗”即可大批量生产,这对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遗憾的是,他的方案没有被接受。
尽管如此,孟少农仍然竭尽全力领导CA7[综述 图片 论坛]2型“红旗”轿车的设计和试制工作,从总体设计到每个总成,到零部件,他都一一思考,精心指导,组织攻关,先后攻克了液压挺杆、高压油泵、液压变速箱等主要关键,成功试制出V8发动机,使1959年首批试生产的“红旗”高级轿车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
人们不会忘记,在六七十年代,“红旗”高级轿车是中国人的骄傲,威武气派的“红旗”迎宾车队,成为北京长安街最壮观的一道风景线[综述 图片 论坛]。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周燕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