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之殇 中国车企的欧美“崎途”(3)
2010年06月12日 09:11中国经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爆发于2009年的丰田召回事件,让欧美市场对待进口车型更加小心谨。“对金融危机后的欧美汽车企业而言,他们的复苏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从心理层面讲,好不容易将丰田‘拉下马’,这些企业显然不会再轻易给非本国汽车企业更多的机会。”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

据记者了解,自丰田召回事件发生后,通用和福特已经采取多项策略抢夺了丰田公司在美国的客户群。2010年1月份,丰田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17.9%滑落至14.1%,而福特却从2009年同期的14.2%上升到了16.7%,通用从19.5%升至21%。

“现在的欧美汽车市场,已经被人为地增加了许多进入门槛,比如,车型落地审批时间在延长、当地销售代理商铺设渠道的难度在增加等等。”某国际知名调查公司中国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些门槛虽然没有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出现,但却已经实实在在地被中国汽车企业所感知。”

转型慎对

长期以来,进入欧美市场被中国车企看做是快速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捷径,同时,在欧美市场进行销售的利润之巨也早已被中国车企垂涎。国内某自主品牌企业高层曾私下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由于中国汽车生产成本较低,“一辆在中国只能挣7000元左右的车型,在欧美市场最高能挣到4万元。”

痛定思痛之后,自主品牌企业们考虑到了战略转型,而在当地设厂这条路径,成为了他们当下的集体思维。

长城汽车外海部负责人表示:“到2011年底,长城在欧洲国家的组装工厂将建设完成,届时长城会把在欧洲的销售阵地从东欧逐步延伸到更为发达的西欧。而较早前,比亚迪已经率先在美国设立总部,成立美国研发中心并以新能源车全球战略为突破口,准备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在欧美设厂,能够给当地市场带来就业机会,这对还未从金融危机中完全走出来的欧美国家的确有一定吸引力。但高人力和物力成本的压力,也将在未来持续考验自主品牌这一战略转型的可行性。”上述国际知名调查公司中国负责人说。

“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道路比想象中更崎岖、更漫长。除了技术实力外,在企业应对海外风险能力等‘软指标’方面,中国企业还落后很多。”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周必仁认为,尤其对于出口欧美市场来说,即便有政府支持,但在具体出口行动中,中国汽车企业还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相关报道:

华晨汽车欧洲市场遭重挫 被讽为来自中国的废铁

华晨宝马中国战略提速 新厂计划2012年投产

电动车大行其道 跨国车企能否为中国插电?

车企逐鹿中国的“道”与“器”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