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警示汽车产能过剩 业内人士持有不同观点(2)
2010年09月08日 17:04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问 题

“结构性过剩”更准确

我国汽车企业正在进行着新一轮如火如荼的“造车运动”,对于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警钟再次被敲响。发改委明确表示,汽车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抑制。此言一出,引来人们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的深切担忧。不过,相较于发改委的担心,汽车行业部分业内人士却持有着不同的观点。

陈政:我国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准确说法应该是,目前我国出现了结构性产能紧张情况。而从行业整体情况看,汽车生产暂时处于饱和状态,甚至部分厂商处于超饱和状态。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有些企业可能仍在宣布一些扩大产能的计划,但这些产能的消耗在未来不会遇到太多压力。此外,有些自主品牌在产能扩张方面更快一点,这跟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有关,但这些产能最终会不会落实下来,还不能确定。不过,企业不会不考虑现实销售情况而盲目地提高产能。综上,个人觉得,中国目前的汽车行业,尤其是轿车方面,从目前可观察到的现状来看,总体上没有产能过剩的担忧。

汪刘胜: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目前还处在动态的快速增长中。适当且有一些较高的产能规划是可以的,且在目前现实产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一些产能扩展的计划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如果汽车行业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对消费者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市场经济下,产能是一个动态的,而且会有一定的富余,当然这个富余是指结构性的富余。

目前来说不存在这个现象。但从汽车行业性质来考量,阶段性产能过剩应该存在。但必须强调,这是阶段性而不是持续性。所以说,这是正常现象。

贾新光:就目前的行情而言,中国市场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充分相信企业自身。对于产能问题,企业会密切跟踪,做市场预测。因为投资都要寻求回报,企业肯定会比较谨慎。其次,市场本身存在竞争机制,企业要想技压别人一筹,首先就需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产能并不能跟产量画等号。因为市场是时刻波动的,想要对市场作准确预测很困难。而任何企业在制订相关政策的同时,都会留有一定的产能余地。这个产能的余地除了产能本身外,还包括留有的调节余地。所以,产能是一个动态的量,是可调节的。

有学者提出,行业产能过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相对下滑;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三是行业供给超过了行业需求。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所谓的三个标准与产能过剩有关系,但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解 决

市场可调节“过剩风险”

无止境的扩张运动,无疑将加剧产能过剩风险。2009年,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但是2012年之后的产能可能会大大高于市场需求。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控和引导,未来几年产能利用率将出现下滑态势,在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可能低于70%,从而出现产能较严重的过剩局面。

贾新光: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有些车型涨价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在其产能不足的情况下,采取饥饿疗法而导致的。因此,假如出现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就会引起部分产品的价格竞争。从这个角度考虑,产能过剩对消费者有其益处。在避免产能过剩问题上,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及理性的评测预估,尽量对市场的预测精确些。另外,产能规划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最好采取分期建设的模式,这样才可以避免部分重大问题的出现。

陈政:如果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话,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地方政府为了推动GDP增长造成的。如果要警惕产能过剩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最好交给市场和企业自身去解决。目前来讨论这个问题,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如果出现产能过剩,首先对于企业来说面对的盈利压力会比较大,其次消费力的不足,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汪刘胜:供大于求时,市场就是买方市场,这就会迫使企业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来促进销量的增长,因此,对利润会有比较大的伤害。不过,对汽车工业来讲的话,伤害不是特别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可以提高整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对产品质量乃至于行业发展比较有利。

相关报道:

中国汽车是否产能过剩 专家提出不同看法

张毅:产能过剩靠谁调节?

结构性产能过剩:新能源狂潮下的新课题

中国汽车是否产能过剩 需适度调整

结构性产能过剩:新能源狂潮下的新课题

5年后规模料超3000万辆 汽车业争议产能过剩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烨 史燕君 编辑: liujm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