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电动车恐永远无法取代传统汽车
2009年05月16日 14:23经济观察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李安定 专栏作家新华社高级记者资深汽车评论人

文章原题:电动车的“乌托邦”

选定本文标题,是因为这个故事够长,够神奇。

一次关于新能源车的视频专访,主持人问我:您预计哪一年,电动车在中国可以全面取代传统汽车?我回答得很干脆:如果你指的是电动车(BEV),恐怕永远没有那一天了。

至于以混合动力(HEV)、氢燃料电池车(CFEV)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业界的共识是,在今后一二十年里,尚无法撼动传统汽车的主流地位。

电动车的前世今生

把电动车划在新能源车范围内实在有点牵强。早在1865年,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就在美国问世,比汽车发明还早20年。电动车在1899年创造过时速100公里的纪录,当时的汽车不能望其项背。此后,由于技术进展缓慢,电动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后期,石油短缺和环保呼声日高,通用、丰田等公司开发出可供商业化生产的电动车应市,受到一些影视明星和环保人士的追捧。但是成本高、续航里程短的百年痼疾并没有根本性突破,电动车销量越来越窄。到世纪之交,全球共销售电动车6万辆,占全球汽车保有量6亿辆的万分之一。2003年,通用和丰田正式宣布放弃电动车生产,转向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的研发。

近两三年,日本混合动力技术日臻成熟,逼迫通用等美国公司推出插电汽车进行对抗。日本的混合动力是内燃机为主,电池回收能量驱动电动机为辅;插电技术以外接电源充电为主,内燃机发电作补充。插电其实也是一种混合动力技术。

随着锂电池的普及,纯电动车的研发近年在国际上也算热门。宝马研发的MINI-E电动车,0到100公里加速仅为8.5秒,最大续航里程250公里。靠一个增强电流的装置,一次充满电只需两个半小时。然而锂电池组完全占据了后排空间。价格也是普通MINI的2.5倍。近年欧盟颁布了对于厂商单车平均排放的苛刻标准,像宝马这样以大功率豪华车为主的厂家,生产一些零排放的电动车,用以降低平均排放,醉翁之意不在酒。

子虚乌有的“同一条起跑线”

中国科技界对电动车的开发可谓情有独钟。上个世纪80年代,就曾确定在众多汽车新能源和环保技术中把电动车作为主攻方向。此举最初主要出于如下考虑:中国传统汽车技术比欧美晚了几十年;而电动车技术全世界都还没有大突破,我们现在与欧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可能后来居上。这就是今天盛行的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论以及所谓“蛙跳式跨越”论的基础。

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贯穿 “八五”、“九五”。1998年6月,汕头南澳岛“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启动,当时,有10辆国产电动车、5辆丰田RAV4[综述 图片 论坛]、5辆通用EV1投入示范区运行。两年后再去,丰田电动车跑了10万公里,除去换了电池,没有大问题;国产车,光是电池爆炸的大事故就发生过10次,小故障更是不断。示范区一位专家表示,“没有什么 ‘同一起跑线’,电动车技术涉及电池、电机、控制系统,外国人已经跑得很远,我们在这些领域还是小学生。”

“十五”期间,鉴于前期纯电动车的研发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突破,科技部门把世界上开始热门的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也打包列入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该项目国家投资8.8亿元,加上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总共约24亿元。钱和项目很快分下去,“国产电动汽车三五年内进入百姓家”的说法不绝于耳;各地电动车“研发成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有趣的是,报道多是一次性的,往往再无下文。五年过去,没有一个电动车项目进入商业化生产,24亿元投入,是成果斐然?还是打了水漂?至今没有一个交代。

倒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在围追堵截中成了气候,与自行车分庭抗礼,形成千万辆规模。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破局

相关报道:

福特计划开拓小型车和电动车市场

罗兰贝格报告称中国有望成为电动车领导者

东风日产副总任勇:纯电动车2011年导入

福特汽车计划开拓小型车和电动车市场

Better Place世界首推电动车电池自动更换装置

郭台铭谋划进入电动车市场挑战王传福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