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吕斌
2008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934.5万辆,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09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总产量已经达到825万辆,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1200万辆以上,有望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一。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60年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汽车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日本、欧洲的汽车市场均受到重大影响。中国的汽车市场虽然算得上一枝奇葩,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希望进一步深化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汽车业健康发展。那么,严峻形势下的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值此汽车工业发展60周年之际,《法人》记者专访了汽车产业专家贾新光先生。
两条腿走路
众所周知,只有发展自主品牌才是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之初,自有品牌战略就始终伴随着汽车业的发展。
在贾新光看来,自有品牌政策确是在我国汽车产业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从建国以来,我国汽车业创造自主品牌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即使在曾经很困难的条件下也是如此。
“简单来说,就是应该‘对外合作’与‘自主品牌’两条腿走路,从目前来看,我觉得我国汽车产业的这两条腿基本上还是平衡的。”贾新光告诉《法人》记者,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外合作与发展自主品牌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全球汽车市场都是如此,大家都是在一边发展自主品牌,一边与优势品牌合作。只有这两条腿都走好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发展起来。
一直以来,“市场换技术”都是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有效促进因素,在贾新光看来,正是这一策略极大提高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但是他认为如果要换取更高级的技术以及产品开发能力,还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首先是我们用市场确实换来技术了,比如一些初级制造技术,生产能力等等。但问题关键还是看要换什么?”贾新光对《法人》记者表示,原来我国拿市场换来的大都是制造技术,而开发技术是拿市场换不来的。
“现在拿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标志就是我国加入WTO。”贾新光表示,入世之后,国内汽车市场更加开放,之前的高关税等保护门槛逐步降低,再拿市场换技术已经不合时宜。
关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贾新光认为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他认为,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在促进自主品牌发展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但还远远不够,政府应该拿出更为实际的举措,比如对产业的补贴。
“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原则上禁止各国政府对汽车产业进行补贴,但是有两个环节属于例外,一个是环保,一个是开发。”贾新光表示,政府在上述方面的投入还应该继续加强。
政府的角色
“应该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还不是很大。”贾新光认为,尽管国外市场疲软,但受国内需求的拉动,中国汽车市场前景依然明朗。
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国家加大对汽车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举措。贾新光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国家在此时出台此政策,一方面是希望借这个机会在产业结构、自主研发能力等方面做些调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汽车工业为整个GDP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但我认为这个《规划》只是一个指导思想,而从影响方面来讲,政策必须是实的才会有效果。”贾新光对《法人》记者表示,《规划》内关于汽车市场的一些政策刺激,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关于调整产业结构,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相关投入。
“政府一直都在强调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实际上我觉得,汽车工业固然很重要,但它还是一个竞争性的行业,和石油、民航这样的产业是不一样的。”贾新光认为,与石油等相对稀缺的资源性产业不同,汽车产业并不具备垄断性质。从全球范围来看,除美国这样的特殊情况外,一般国家的汽车产业都没有太多国有痕迹。
贾新光表示,在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汽车就属于由国家控制的一类物资,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都由国家控制,不允许私人进入市场,也不允许私人占有。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都很难改变,产业内很多决策往往还要靠政府来决定,但实际上这些都应该是市场决定的。
“我觉得政策上我们国家干预的太多,实际上等于不相信‘无形的手’的力量。”贾新光表示,汽车工业本身规模大、产业链条影响比较大,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全球来看,其本质仍是一个消费类的、竞争性的产业,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律来运作。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吕斌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