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如果拼装大行其道自主创新就将灭亡
2009年10月19日 14:55汽车观察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所以在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我们依然听到了对新能源“闹剧”的质疑;产能“放空”的忧虑和技术难求的追问。

当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以“重振增长”为主题向全球问解时,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部分,正以高于80%的增速向前跃进。

因而在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而被搁置的“汽车保有量突破千万辆”庆典,在此时又隆重地回到公众的视线:万钢“预计全年的产销量将突破千万辆大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2009年产销1000万辆汽车是最低目标”。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所以在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我们依然听到了对新能源“闹剧”的质疑;产能“放空”的忧虑和技术难求的追问。新能源“闹剧”?

“轰轰烈烈一番之后,汽车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依然如故”—— 原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说。

中国的资本市场向来是敏锐的,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过热被国家“点名”后,用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辛国斌的话说,汽车行业“有关方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新能源汽车生产呈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之势。”

而原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则更为严厉的指出:“(新能源汽车)把握不当则可能成为一场闹剧,轰轰烈烈一番之后,汽车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依然如故。” 虽然业界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如果能够突破,中国汽车业便可以实现技术跨越,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但是从目前来看,其中所暴露问题不得不关注:

首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大多还处在研制试验阶段,汽车生产企业、专业生产企业、非专业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中有条件的企业和地区在研发,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企业和地区盲目创造条件也在操作,这些企业和机构在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实验设施等方面差异较大。而纷纷开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究和产业化项目,在分散了技术和资金、减弱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同时,也埋下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风险。

其次,不难看到,在当前政策刺激下出现了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国家财政的补助资金,不从加强研发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入手,而是迫不及待地购买国外的电池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拼装,美其名曰“系统集成”!陈清泰指出,这种做法的潜在危险便是我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依然不能掌握,从历史的经验已经能够预见,如果第一例拼装的做法得到支持,那么十个、百个事例就会接踵而至,如果有一天拼装大行其道,自主创新就将灭亡。

第三,地方保护主义或已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十城千辆”本是政府对全国相对成熟的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其中理应包括十城以外的企业产品,如果十城中的千辆不管是否自主创新,也不管技术是否成熟,统统包给本城的厂商就会形成新一轮的地方保护主义,恶化市场环境,堵塞相对成熟技术参与公平竞争和示范验证,这将是对自主创新的巨大打击。

最后,技术升级依然困扰中国汽车产业。陈清泰对《汽车观察》杂志表示,“从另外一个行业的故事看,我们曾在彩电玻壳显像管技术上埋头追赶,当我们得益于该技术产业化后产能在世界遥遥领先时,平板电视出现了,二十多年积累的庞大产能一夜之间化为不良资产。”那么,如果汽车企业也一心在传统技术上追赶,埋头扩大产能,而缺乏对重大技术变革应有的敏感,是否会重蹈家电业的覆辙?

放眼全球,不仅仅只有中国在大举进攻新能源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推进。虽然我国在电动车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竞争地位却十分脆弱——跨国汽车巨头不但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品牌优势,而且还具备强大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他们一旦发力,在电动车领域就会后发制人,而中国百年难遇的机会就会稍纵即逝。

政策链接:对于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汽车观察》杂志从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了解到,未来新能源汽车将设立一定的技术门槛,要求生产企业至少掌握车载系统、控制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另外,而新能源企业的准入管理也在完善中,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第一, 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增加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实施的基础上,要密切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特点,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管理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加强监督管理。一是要严格按照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进行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的审查工作;二是对已经获得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进行补充审查,保障已经销售使用的车辆能够正常运行;三是要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系统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运行保障机制和配套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第三, 促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协调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且至关重要。要科学规划,重点支持,尽快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和基础原材料的本土化。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对一些零部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后要根据技术发展进行补充完善。

第四, 要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国内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在此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经验,针对实际需要,从检测、安全及可靠性等方面完善标准体系,以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

<< 前一页12后一页 >>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剑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