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入世十年 中国自主品牌的得与失

2012年01月09日 10:06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作者:董扬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进入董扬专栏主页>>

相比前两年,中国汽车产业的2011年在波澜不惊中渡过。尽管大部分激励政策退出,又面临国内宏观调控、国际经济动荡的形势,但汽车产销仍保持在了高于1800万辆的水平;虽然全行业产销增长很少,但占比最大的、老百姓直接购买的轿车在增长,大集团在增长,效益也有增长,可谓忧中有喜。更可喜的是,在这一年里,少了些浮躁,多了扎实。全行业都更重视开发创新、提高质量、加强管理、经营品牌。

但是,波澜不惊的表面下却暗流涌动。最突出的问题是自主品牌轿车竞争力不强凸显。从表面上看,自主品牌轿车虽然市场占比下降,绝对数字还是增长的。但扣除出口后,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销售绝对数是下降的。而且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白热化,价格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盈利能力明显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展望今后几年,这种情况不但不会缓解,而且极有可能恶化。

今后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从这个角度看,就更应深思:如果自主品牌轿车不能顺利成长,我们能建成汽车工业强国吗?怎样看待这种情况,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吗?分析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为放弃努力找借口,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 问题十分严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汽车产品的情况是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虽然我们有“红旗”、“上海”等轿车的生产,但数量与技术水平都差距很大,当时我国轿车的现代生产体系没有形成,可以说没有国际水平的轿车工业。

我国现代化的轿车生产,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合资生产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标致505开始的,而真正的自主品牌轿车生产是从2000年入世后开始的。当时“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奥拓[综述 图片 论坛]”完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吉利奇瑞获准进入轿车生产领域,长城则由皮卡转SUV再逐步进入轿车生产,一汽、上汽、长安也是那时开始“奔腾”、“荣威”等自主品牌策划的。从2000年到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与合资品牌轿车并未短兵相接。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中高端、我走我的中低端。所以那些年自主品牌轿车发展顺利,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到25%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比就略有下降,但2009年的刺激市场政策出台,小排量车购税减半,汽车下乡,这些政策都对自主品牌轿车更有利,于是自主品牌轿车进一步发展,去年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但今年形势迴然不同了。

首先是合资公司产品全面进入中低端市场

其一曰老少同堂。针对中国轿车市场多元化,消费层次差距大的特点,多数合资企业采取了新产品投放后,老产品不淘汰的做法。如桑塔纳、捷达[综述 图片 论坛]等车型长盛不衰就是典型例子。

其二曰重视小排量。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了对1.6升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车车购税减半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利好自主品牌轿车的同时,也吹响了合资品牌轿车进军小排量市场的号角。此前,政府对市场基本没有引导,因而合资企业多关注利润较高的中高端市场,把利润较低的中低端市场留给了自主品牌。从2009年起,合资轿车公司都开始重视小排量市场,以其雄厚的实力与丰富的资源,两年内大见成效。现在合资品牌轿车已占1.6升以下市场的65%。

其三曰自主开发。合资企业由单纯引进外方品牌产品,进而共同开发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这本是合资企业发展进步的表现。前几年的吉普2500雪铁龙爱丽舍[综述 图片 论坛]就是合资企业自主开发的成功事例。现在上海也有两款极畅销的产品,打着外资品牌商标,其实是由合资企业在中国双方共同开发成功。但还有一种现象,让自主品牌倍感压力,就是一些合资企业,将换型的老产品,改换外型设计,新创自主品牌进入市场。这样做优势至少有二,一是老产品折旧已提,体系成熟而成本低,二是不打外资商标,可以更进一步降低成本。

以上三招,就合资企业而言,无可厚非。对企业自身是发展需要,遵循规则;对国家而言是发展经济,深化合作。但对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企业,却有泰山压顶之势,从此再无自己的空间,自己独占的市场。从此,自主品牌轿车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竞争白热化。

[责任编辑:liushan] 标签:自主品牌轿车 自主品牌企业 合资品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