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求解“堵城”之困 市民踊跃回应治堵方案
2010年12月17日 09:47世华财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世华财讯]“北京治堵方案”征求意见市民回应热烈。北京市委表示,治堵问题是一个逐步缓解的过程,首先是不恶化,然后是逐步改善。

中新社援引人民日报12月17日的报道称,北京的交通问题“正处在风口浪尖上”!从首都变“首堵”,到市民满意度下降,到全国各地“治堵看首都”的观照心态,都让北京不轻松。

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治堵方案”征求意见4天来,市民的回应相当热烈。从政府会议到网络空间,从媒体焦点到街谈巷议,缓解交通拥堵成为本周北京最大的热点。

对于这个方案的目标,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出言谨慎:“方案要达到两个确保,确保中心城特别是核心区交通运行状况不恶化,局部有改善,方便市民出行;确保为国务国事活动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北京市委主要领导表示:“治堵的问题是一个逐步缓解的过程,首先是不恶化,然后是逐步改善。”

北京治堵方案的分量,在于市民的殷切期盼:方案给出近期缓解措施、中期治理思路、远期调节方向了吗?在于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北京,将怎样迈过“首堵”这一难题;还在于首善之区对各地城市的示范效应!

眼前措施

收费与限行并举,收“防止恶化,局部改善”之功

12月16日下午,记者在北京交通委所在地附近的牛街邮政支局看到,邮政人员正集中分拣市民的回应信。交通委的同志告诉记者,邮件、电话、传真,市民的反应相当踊跃。记者的公共邮箱里,也收到了大量市民发来的相关邮件。

市民高启平的感悟:过去一遇堵车,就骂交管部门,这次细细看了28条意见,觉得这个交通问题还真是复杂,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可能实行的收费与限行并举措施,要好好思考,不能一味反感。要治堵,管得太狠不行,心太软也不行。

看来,征求意见,既是集思广益、民主决策,也是寻求理解、疏解情绪的过程。这次征求意见方案中,实施限行规定,加强进京车辆管理,减少高峰时段中心城交通流量,必要时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提高停车费等多个方面限制措施最引人关注。要实现“防止恶化,局部改善”的效果,离不开约束性措施。

引发“大堵车”,直接的原因就是车多,在北京,“四高四低”尤为突出:

北京机动车总量高,明年上半年将突破500万辆;增量高,近5年的增量,接近前50年保有总量。今年上半年,新增机动车34.5万辆。2009年,净增51.5万辆,几乎与香港的保有总量相当;增速高,机动车保有量从300万辆到400万辆,北京只用了2年7个月,而东京用了12年;用车频率高出行集中度高,北京逾七成小客车集中在五环内,核心区小客车出行比例34.8%,是纽约核心区的2倍多。小客车日均行驶45公里,是东京的2倍多。

“四高”现象背后是“四低”——机动车购买门槛低、使用成本低、市民绿色出行意识低、替代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低。而且,公车的使用频率高于私家车,过多过频地占用了有限的道路资源。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表示,按照目前机动车日均净增量测算,到2015年,北京拥堵指数将在9.5以上,高峰期间路网平均车速不到15公里/小时,低于人们可以承受的极限。换句话说,2015年北京日常平均车速,还不及现在最拥堵一天的车速。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