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求解“堵城”之困 市民踊跃回应治堵方案(3)
2010年12月17日 09:47世华财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北京城区面积“摊大饼”般扩张,环路的便利性也被周边高密度土地开发创造的交通需求抵消。

2004年,北京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开始调整城市功能结构。但“单中心”格局积重难返,新空间结构中的“多中心”如CBD、中关村等,成了新的堵点。新旧堵点围绕城中形成更大的“堵心”。至于“新城”的发展,由于产业、教育、医疗等资源不配套,综合功能不足,加剧了高峰进出城钟摆式交通的压力,新城反倒成了新的堵因。

除了规划的问题,无法回避的还有人口激增。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625万人,但到去年底,实际常住人口就已达1972万人。按现有趋势发展,到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将达2000万人,日均有6200万人次出行,平均出行距离为11公里,比现在增加12%,相当于六环内每天多18%的人分享现有道路和公共交通。

在完善城市规划方面,治堵方案提出将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加快重点新城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建立开发项目与配套代建道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制度。同时,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纳入审批环节,与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同等作用,按差别化原则修订实施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倡导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以减少交通出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错峰出行。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说,恢复和保持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着力构建公交—慢行一体化交通,应成为北京交通调结构的工作重点之一。

此次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建成1000个站点、5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接驳客运交通枢纽、地铁站和地面公交中心站。在CBD等重点地区、重点大街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示范区。

“慢行交通模式低速但绝不低效。随着绿色出行的实现,自行车和步行将再现风采。”李晓松说。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