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求解“堵城”之困 市民踊跃回应治堵方案(2)
2010年12月17日 09:47世华财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不采用经济杠杆、行政手段、法律措施进行调控,任其发展,北京交通可能不是堵,而是瘫的问题。

中期措施

公交优先,方便舒适,何时梦想成真?

这次北京治堵方案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到2015年,使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刚刚公布的北京“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坚持公交优先的方针,建设公交城市。

市民王远苓的梦想:有一天北京的公交能像香港一样,畅达、准点、舒适,让更多的人不爱开小车,偏爱坐公交。

对此,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教授认为,像香港、东京那样颇为完善的人性化的公交系统,需要政府与民众60年以上共同的努力。北京公交优先,用了5年调结构,效果初步有了。这次方案把“满足市民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乘车需求”提了出来,但要实现,需要时间。

近期措施重在限,提升科学管理;中期措施重在建,体现公交优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教授认为,车流量决定人流量,人流量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兴与衰,建好了基础设施,管好了交通,就写好了半部城市发展史。

过去5年,北京市级交通投资高达250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145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在机动车狂增200多万辆的情况下,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到今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36公里,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从2005年的1200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2000万人次,公交出行比例由29.8%增加到40.1%。

北京将以超常规建设力度,优先推进中心城轨道交通建设。编制完成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加密规划, 2015年轨道运营总里程达到561公里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开通的轨道交通线中心城占80%,并按2至2.5分钟发车间隔配备车辆。改造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安全运营服务设施,提高运力;以中心城为重点,依托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网、公交专用道、大容量快速公交和常规地面公交线路,完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地面公交中心站和首末站三级换乘体系,构建公交快速通勤网络;进一步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公交场站建设。

要遏制道路建得越多、汽车增长越快的“汽车化怪圈”,引导私人小汽车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优先、科学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公交城市”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

长远措施

调整城市功能结构,绿色出行低速高效

“交通问题与经济、人口、产业、空间等宏观因素的联系紧密,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问题,交通拥堵直接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但诊治交通拥堵的切肤之痛,却不能够仅仅从交通本身求解。”郭继孚如是说。

市民周建刚的烦恼:家住通州区,每天5点半就起床,不到6点就开车出门,赶往北三环马甸桥附近的公司上班。每天到20点后,才错峰回家。“好的公共医院、学校、文娱场所都集中在市中心,平常动辄就要往城里跑。”

潮汐式通勤交通流,在北京特别明显。“堵”,原因绝不单单在交通。

首当其冲的就是规划问题。作为六朝古都,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与首都功能相联系,北京的政治、文教、医疗、商旅等城市核心功能都集中于中心城区,形成单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而五环外,却有像天通苑、回龙观等大型居住社区,“职住分离”现象严重;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教育移民”、“跨区择校”引发大量交通流。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