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猜测,如果尚有谈判未能结束,也只是和潍柴方面,就厂房、生产线、生产资质等外围资产展开谈判了。
上海汇众的重卡业务为何如此吸引两家巨头?昨日,上海汽车董秘王剑璋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2009年汇众的重卡业务亏损8000多万元,同时生产处于半停滞状态,全年生产重卡不到400辆,“有订单就生产,无订单只能停工。”
在上海汽车旗下的各项业务中,汇众重卡业务一直处于“鸡肋”状态。相比较汇众的难以为继,上汽的重卡布局重点已经全面转向依维柯红岩,上汽依维柯红岩今年以来保持良好走势,前8个月,上汽依维柯红岩销售重卡2.4万辆,同比增幅超过67%,完成全年3万辆的销售目标几成定局。
同时,合资后,上汽依维柯红岩在技术、产品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营销渠道建设也在不断巩固完善中。在此背景下,汇众重卡业务的出售就成为必然。
而至于汇众旗下的另一项轻型客车业务,2009年上汽收购的英国LDV公司的宽体承载式技术将注入其中,会被重点培养。
不过,王剑璋补充到,汇众重卡技术来自双龙,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通过交易来转让上述技术并无障碍。虽然,双龙的重卡业务并不为人所熟悉,但马纯济告诉记者,双龙技术来自戴姆勒奔驰,而后者为全球最大的重卡生产企业。
潍柴再“失手”
潍柴失手汇众重卡,已经不是其和重汽较量中的第一回失手,两家山东企业多年来的恩怨情仇,其实是马纯济和谭旭光两人产业报国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2006年3月,山东省国资委从两个企业的意愿出发,实施了产权分离,潍柴动力和潍柴厂与中国重汽将不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潍柴和重汽的竞合局面全面拉开。此前,是两者为“分家”而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段不愉快经历。
在分家后,重汽便开始构建起自己的全产业链,其中一个主要战略就是“挖角”潍柴。首先就是潍柴的重要合作伙伴——曼。在与重汽合作之前,2007年8月28日,曼宣布将与潍柴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而直到2009年7月15日,曼收购重汽25%+1的股权,重卡领域,曼在华的合作伙伴将锁定重汽,曼和潍柴的谈判也没有任何进展。
此前,曼一直是潍柴动力旗下唯一的重卡生产企业——陕汽重卡的合作伙伴,陕汽重卡彼时被曼授权生产斯太尔重卡。但陕汽重卡一心想做大自主品牌卡车;而潍柴想独自与曼合资生产卡车产品;曼则不想仅作技术授权,希望能与潍柴扩大合作。最后,各怀想法让合作流产。
而重汽从2008年2月开始接触曼,到2009年7月搞定合资项目,马纯济用了17个月时间解决了政府审批、外方谈判、港交所游说等一系列工作。
2009年6月,以潍柴控股为主体,山东国资成立了山东重工集团,谭旭光任董事长。在放大的业务群中,由于和陕汽重卡若即若离的关系,谭旭光唯一的缺憾是需要“嫡系”的重卡业务整车板块。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赵奕
编辑:
jiazhe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