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利润10倍用于今年投资 长安"找钱"扩张?

"(长安汽车)做大的基础就是钱,圈钱要抓紧,一旦市场不好,圈钱就没那么容易了。"11月10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说这话的背景是,11月8日长安汽车公告称,A股增发方案获批,将募集不超过40亿元。对这项增发方案,业内提出诸多质疑,尤其是长安汽车2009年来以非常规姿态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扩张,加上自身盈利能力有限,其资金能否维持高速扩张成为争论焦点。 [详细][参与微博讨论]

 

政策春风影响 车企刮起“圈地”风

刺激政策不言退 汽车新政密集出台扩内需

如果将近期集中出台的一些政策串联起来不难发现,我国政府在稳步为经济进一步复苏"托底"。 6月1日,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共5个城市作为试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每辆最高可享受6万元的补贴。 随后,财政部等四部委又联合发布了《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对于排量为1.6L及以下的乘用车车型,国家给予3000元/辆的购车补贴,该细则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详细]

企业秉持“做强=扩张”逻辑

长安汽车高速扩张背后,是其"做强=扩张"逻辑。 徐留平公开表示,公司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把长安汽车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汽车企业。在2012、2015、2020年分别实现产销300万、450万、600万辆的目标"。竞争的关键,"一是规模,二是产品……扩张就是为了应对未来的规模之争。" 这是长安汽车高速扩张的战略逻辑。 [详细]

众车企蜂拥而上搞扩张

在市场需求急剧增长的情况下,汽车厂商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扩大生产能力,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住市场机遇、扩大产能。奇瑞在大连建立了新工厂。今年年底即将在芜湖建立"第五工厂"。比亚迪扩产速度之快,更是令业界瞠目。逐步在西安、深圳、长沙建立基地。吉利汽车先后在湘潭、兰州、慈溪、济南、成都、桂林等地建立或规划生产基地,加上其原先在浙江和上海的四大生产基地,吉利汽车总共拥有十大基地。 [详细]

凤凰调查

调查

1.您如何看待自主品牌扩产现象?
有产能才能有销量,扩产是做强的前提
浪费资源,应该从自身技术做起
只是他们融资的手段
2.您怎么看待车企扩产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现在产能没有过剩,扩产会造成产能过剩
产能没有过剩,扩产也不会造成影响
产能严重过剩,扩产会加剧此问题
3.您认为自主品牌应该扩产吗?
应该
不应该
 

 

扩产的美好憧憬碰撞现实隐忧

销量有望突破1700万辆 市场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2010年初,各大车企不约而同加快了扩张步伐,在全国范围内排兵布阵,信心爆棚地勾画出2010年的宏伟计划。大多数车企表示,市场还有增长空间,产能过剩在今年不会马上显现。"今年有望突破1700万辆的销量,说明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而且我们现在同时供应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海外市场今年升温的迹象也非常明显。"一位自主车企老总如是说。 [详细]

庞大目标潜伏压力与危机

各车企制定的销量目标,不切实际的盲从只能换来"放卫星"的评价。对全球汽车企业来说,只有登上中国市场这艘诺亚方舟,才能得以逃生。然而盲目扩产,却未必能拿到那张船票。盲目扩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企业危机和社会压力,中国市场是否真的能消化如此多的汽车产量?而数量庞大的新增汽车,又能否是未来的道路可以承受的? [详细]

逐渐显现的库存压力+价格挑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库存量高达128.69万辆,给下半年的车市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国内的8成自主品牌车企上半年都没有达成"时间过半、销量过半"的目标任务。而7、8两个月又是市场淡季,“金九银十”也没有出现。由于库存量太大,从7月份开始,消化不良后果渐渐显现。因此,经销商的降价声此起彼伏。 [详细]

相关内容

盲目扩产致库存激增 海马渠道压力尽显

对于市场的盲目乐观开始让一些汽车企业感受到压力。在位于金港的海马汽车4S店,记者看到近百辆海马车停放在停车场里,其中有30%左右的车型是海马在北京车展时上市的第一款SUV车型——骑士。虽然经销商不久前还坚持宣称这款车"供不应求",但大量积压到无法遮掩的库存,却更能说明骑士的真实销售状况。 [详细]

上市车企扩产猛圈钱 巨额融资方案有风险

上市车企三大怪:利润高,圈钱热情更高。为了扩大生产能力,满足国内日益旺盛的汽车消费,多家车企陆续宣布了巨额融资方案。其中海马汽车融资30亿元,长安汽车融资40亿元,北汽福田融资25亿元等等。然而,与高涨的融资热情相比,有投资者发现,车企每年的分红却是慎之又慎,无法形成正比。 [详细]

 

扩产之风引争议

发改委:汽车市场岂能无限扩张 措施干预不能再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员日前明确表示,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抑制。加大汽车产业投资控制力度,对盲目扩大投资计划、提高投资强度的企业,要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以限制和处罚,特别对不符合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要严加控制和约束。 [详细]

张小虞:不必担心产能过剩 车企扩产合理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小虞认为,目前车企扩产可以看做是投资的适度过热,这是合理的,政府要正确引导,简单行政方法限制是限制不住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同样认为不必担心产能过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则表示,最近这些年来,发改委对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担心每次都落空了,这一担心不必要。 [详细]

丛刚:长安汽车激进扩张之策略暗藏隐忧

显然,在江铃、哈飞以及昌河的项目上,长安还远没有达到重组成功的地步,而激进的扩张战略又分散了长安的精力。长安的四处出击,已经使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如何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支持被重组企业重获新生,将考验长安未来的经营能力。 [详细]

相关评论

谁能赢得车企扩产之战?两年之后见分晓

在车市火爆和国家鼓励兼并重组等多重背景下,中外车企正趁势通过扩产或设立新合资公司,掀起新一轮合资热潮。 但是,在短期内一哄而上的车企是否都对此具有清醒认识和相应的调控能力,抑或只是被车市裹挟着不得不向前走,就只能等到潮水退去之后才能看得更清楚些了。 [详细]

车企集体扩产 车市需规范发展避重复建设

资深汽车评论员晓程表示,产能的集体扩张导致产能增加、库存量增长,必将引发销量的竞争。竞争的白热化很可能将促使汽车产品价格下降,但是价格竞争力已趋向强弩之末,最后转向为性价比竞争,才是市场与企业的新动向。[详细]

网友观点:车企做大是否就等于做强?

规模是销量的前提

·一个强的企业首先是一个大企业,企业只有产能上去了,销售才有得卖,盈利才能增加,继而企业才能做强。如果企业规模很小,销量都上去不,如何去做强?

 

不是

做强在于产品实力

·车企首先应该把产品做的过硬,质量够好,技术先进,设计一流,才会吸引消费者,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自主品牌在国际连知名度都没有,即使做大了产品卖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