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乐:别以姓社姓资排民企 以姓中姓外排外企
2010年09月04日 15:19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随着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发展。大家知道,全球公司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全球化的程度提高,经营管理重心在海外,发展战略、发展结构和管理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更加注重全球化,从而形成了全球经营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那么下面就全球公司这个发展问题,我们就请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先生做精彩演讲,大家欢迎。

王志乐:别以姓社姓资排民企 以姓中姓外排外企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

王志乐:大家下午好,祝贺大会的成功。我的题目就是学会跨国并购,打造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时间关系我就简要地讲,刚才于司长已经讲了,我们认为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冷战结束,使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从过去战争与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的时代转向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这一点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点,站住时代的转变。再这样一个时代转变中,我们调查了差不多100来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我们感觉有三大变化,从1992年以来。

首先出现了全球战略,过去的跨国公司都是跨国经营,现在是在全球配置资源,打造全球的产业链。

第二,他们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的管理,过去往往是中心辐射,现在变成了全球网络,而且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公司它现在强调,要承担全球责任。因为在理论界过去都强调一个企业最大的价值,就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但是到了这个世纪初,大家都强调在强调社会责任,含量责任。而且我们调查发现这些大型公司,起码现在在口号上来讲,不但在自己的国家,还要在经营所在国承担责任,我们把这个责任叫做全球责任。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这些公司不光是这三大变化,还有一个量变。就是它的全球化的指数,它大大地改变了。

我这里一张表就是联合国统计发布的,全世界最大的一百家跨国公司,大概我们提到了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它在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海外雇员占总雇员的比例也是40%左右,但是到了最新的统计,就是还是上个月刚发布的,08年的数字,他们已经60%左右了。也就是说平均每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这样以来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公司,我们把它叫做全球公司,大家最近看中央电视台二套的一个很引起大家关注的电视片,叫做《公司的力量》,第10集讲的就是这个情况,他当时也是引用了我们的一些观点,调查我们的一些观点,跨国公司正在变成全球公司。而且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变了的情况下产业也在变,我们认为产业也高度地全球化了,出现了全球性的产业。在全球布局,而且有若干全球性的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在整合全球的资源、打造全球的产业链,引领着全球产业的发展。

联合国同样公布了这样一个数字,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产业,它的跨国程度变化,按照这个产业里的龙头企业的情况,你比如汽车的配件,有13家公司进入了世界一百大公司。在90年只有35.8%的跨国程度,现在一半以上。各个行业,大家看,这些年,都高度全球化了,在汽车行业,我们把三个国家的六家著名公司拿出来看一下,在93年的时候,他们的跨国程度一般都是20%多到30%多。但是现在,普遍超过了50%。你像本田达到了着82%。

中国公司处在什么位置呢?

上个月联合国发布了发展中国家100个最大的跨国公司,其中有12家中国公司,排第一的是中信,中信海外资产有400多亿美元,跨国指数21%,中远是50%。整个来看,大家看超过50%的就两个企业,一个是北京控股,还有一个冠捷科技,其他公司一般都不到50%,和世界上大公司的比这个差距比较大。包括中石油,它海外跨国资产只有2.7%。这个差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全球性的公司是用全球的资源、全球的市场挣全球的钱。而我们中国公司如果跨国程度低,全球化程度低,意味着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市场,挣自己人的钱。

那么中国的汽车工业我认为其实跨国程度非常高,但是引领这个全球化的不是中国本土企业,是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中国成为这些世界大公司,这六个公司,他们把中国作为一个大平台在全球化,把中国作为他全球化的重要平台,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程度并不低,非常高,可惜我们本土的企业全球化程度还不高。刚才提到中国公司整个的全球化程度并不高,这里边没有一家中国的汽车公司或者零部件公司。中国有三大汽车进入世界500大,一汽、二汽、上汽,但是这个全球化程度相当低,所以连这个表格也进入不了。

面对全球公司全球产业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必须要研究这样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全球公司、全球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和竞争规则,也改变了产业的发展条件,还改变了各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的环境。我们中国企业和产业面临全球化和市场化双重挑战,因为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些跨国公司也是在最近十多年接近二十年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但是他们原来已经是市场化的企业,挑战应该是比较严峻的。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这个挑战,在宏观层面我们应该扩大开放,不但不应该缩小,还应该扩大,在产业层面全球产业出现以后,意味着在一个民族国家的地理范围内已经难以自成体系地发展纯粹的发展,中国产业应该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提升,而不是从所谓的全球产业链阴谋里撤出来。

提出一点建议

首先我觉得要打造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还是应当首先做好引进来,推动外资并购重组境内企业。因为要提升全球化的水平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我们刚才提到了这些全球化的大公司在90年代以来差不多都进行过非常大的并购、重组,很多企业过去并不那么大,现在大了,通过并购重组,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内对跨国的并购担心比较多,负面评价比较多。你比如从2006年以来,国内媒体对外资并购基本上否定的多,肯定的很少。但是我们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对徐工等20几个外资企业的并购境内企业的案例进行了调查,后来发现其实没有一个案例,就是这些媒体报道的案例,并没有真正影响国家安全。往往都是企业利益的博弈。所以我觉得,我们刚才讲的中国企业要可持续发展,要全球化,要市场化,我们不仅不应当排斥外资并购企业,而且应当鼓励外资并购,其实我们刚才的调查也给国务院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们非常地高兴看到,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在这个问题上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因为去年12月底,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做了研究、部署,今年4月6号发布了9号文件,这文件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机遇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要修改、修订产业指导工作,要扩大开放。我们看到,在汽车行业存在不存在扩大开放的问题,其实中国的汽车业的开放度在全国差不多是最好的一个部门了,有没有再开放的前景?而且国家规定,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工作的政策措施同样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甚至于鼓励外资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参与国家的项目竞争,可以设立国家级的技术中心。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刚才讲了,促进利用外资,要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兼并重组。其实我在国外大公司也做了很多调查,像中国这么多,几十家汽车公司,那么多的厂,其实没有,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下一段肯定是面临着兼并重组。而国务院这次明确规定,要鼓励外资参与,跟前两天的媒体报道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国务院的9号文件有一个跟踪文件,在8月18号的时候,国务院又下了一个文件,把这个国务院9号文件的20条,逐条分配,发改委做什么了,国家工商局做什么?最后要求每个分工的部委向国务院报告落实到什么程度?我以前看到的外资文件,这次力度是非常大的,我甚至认为这是具有方向性的,里程碑似的文件,它决定了在今后更长的时间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

而且我们这几年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在这些年通过积极参与外资并购,实际上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再一个方向就是走出去跨国并购,现在大家都知道吉利的收购,等于给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心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感觉,咱们存在一个问题,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为什么没有重点标出来?因为国务院这次的文件跟媒体的报道,有一些企业和学者发表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原来有一些观点,本意是好的,但是走到后来偏了。你比如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本意就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但是咱们搞得搞得有些人就变成自主创新了。你像去年科技部等三个部委发布的关于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这个文件,就明确排除了外资,他提出来说,第一次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的品牌,必须是中国首次注册。那这么一来,当然外资企业就不在内了,而这个做法,有可能就抵触了我们在入市中的承诺,给外资以国民待遇,所以引起了国际的反响。这个文字表述不科学或者不准确,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所以今年国务院就把它纠正了,就把这两三条不合理的规定拿掉了。而且含有外资来参与中国的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我觉得这里边的很多问题表现是什么呢?我们搞着搞着,这个经济就回到了原来有一点老毛病上了,就是搞成意识形态化。没有按照经济规律,企业产业发展规律去做,这里边其中有一个重要点,就是外资企业到底怎么定位?是不是中国企业?

我们知道,在前些年,大家在谈的时候,开始对民营企业有错误认识,把它看成是搞资本主义道路。但是这两年的争议,往往把外资企业看作外国企业,外资企业参与越多,好像这个产业就不安全了,外资产业,而且对民营汽车工业,我觉得这些年做得很好,有了今天这个地位,是开放离不开的,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却把外资企业,认为来了以后,他拿到了市场,但是我们没拿到技术。首先有一点,外资企业是不是中国企业?这点,实际上中央历来的观点非常清晰。1998年4月14日,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其中第一部分提到了依法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这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今年以来,国务院在出台九号文件的前后,温家宝总理八次会见跨国公司代表,六次强调这个。所有按照中国法律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们研发的产品都是中国创造,都应该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这点我觉得汽车工业本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汽车工业在引进外资、和外商合作、共同创造、共同制造中有了今天的地位,但是干着干着,有的学者、媒体报道我认为是偏了。

中央现在有个重要的观点,提出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所以我认为,我们既不应该以姓社姓资来排斥民营企业,也不应该以姓中姓外来排斥外资企业,中国产业要想健康发展,真正可持续发展,真正全球化,形成中国的全球公司,就应该形成三类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且这里最近已经出现了这样好的苗头,比如像上海汽车通用汽车合作到印度收购,还有刚才提到的很多外资进入中国来收购,我认为这个过程恰恰是要形成这种新的格局。如果真正做到这样,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产业就有可能尽快实现全球化,产生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我觉得中国的产业、企业才真正能够在全球做强做大。这个观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

相关报道:

张宝林:未来10年中国汽车业产值有望超13万亿

张小虞:十年内成为汽车强国任重道远

张骥:中国汽车出口多是粗放型/同质化

名尾良泰:政府补贴鼓励个人购买环保车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zhangy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