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强国
《21世纪》:提到企业强国,我们注意到“十二五”规划中,将继续鼓励中国汽车集团跨区域兼并重组,对于兼并重组您认为最为核心的是什么?
付于武:兼并重组特别是按照产业链,非常重要。拿新能源汽车来讲,丰田、本田、松下结成战略联盟,都是找到一家电池企业联盟。在中国一样,电池是核心。中国汽车的散乱差问题得到一些改变,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兼并重组需要以市场为主导。目前有广汽和吉奥,上汽和南京这样的成功案例。我也期待以内在市场需求,通过市场无形的手组合起来的大型企业。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抱负,能耐得住寂寞,就在企业干一辈子,勇于担当。我也相信,中国已经把市场做到了第一,如果我们有更大的胸怀,我想产业强国会有这些的企业涌现,实现企业强国。
“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兼并重组的问题上不可以设计,要根据内生的市场规律来做。因为我国兼并重组的失败案例很多,成功的倒不多。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大型集团可以在研发上共享平台,降低成本,搞平台开发是需要巨额成本的。
《21世纪》:“十二五”也提出了明确目标,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
付于武:自主品牌还是要把握创新的大方向。“十二五”期间要转变增长方式,这是最基本的。你如果问我们干汽车,干自主创新还需要多长时间,我觉得也就是十来年,现在汽车市场我们占了30%,商用车我们占了95%,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把自主创新坚持到底,相信中国汽车人,我很有信心。但是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合作,创新要合作,建立新型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国际化转型和零部件意识
《21世纪》:您刚才提到了国际化,这也是衡量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也提到,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超过10%。
付于武:是的。中国汽车不要因为内需市场过于活跃,而放弃了国际市场,而要坚持不懈的开发国际市场。丰田1958年进入美国市场,撞得头破血流,但其坚定不移,卧薪尝胆。十年之后,再次进入美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目前出口到亚洲,到中东比较多,到发达国家还较少,无论如何,中国汽车的国际化进程一定要完成。要耐得住寂寞,认真了解出口目的国的法规政策,人文环境。
韩国日本都是这么做的。
《21世纪》:在整个汽车产业做强的过程中,零部件如何改变弱势地位?
付于武:我们零部件产业仍然不乐观。日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已经建立起一种宝塔形的战略联盟,德国利用此次金融危机,重点扶持中小零部件企业。宝马、奔驰、大众互有分工又竞争合作,零部件强大的竞争能力对装备制造业有强大的支撑能力,德国的大学也有强大的支撑能力,金融危机期间,默克尔政府首先恢复大学的电化学专业,目的就是针对电池研发。
德国研发一直在追求燃烧效率,法兰克福车展展出的汽车,每公里耗油99克,103克,他们在每克每克地精进发动机的技术。德国政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传统技术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两手抓,在他们看来,在抢占汽车技术未来的制高点上,德国人一定要领先。我们要学习德国,在传统技术方面精进也要注意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