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关键词”主宰吉利收购沃尔沃前景(2)
2009年11月03日 09:00每日经济新闻  】 【打印共有评论0

关键词 ·政府

政府支持是关键要素

腾中收购悍马,尽管签署了相关协议,但能否通过政府审批仍是未知数。同样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政府审批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曾经亲自操盘过上汽、南汽收购英国罗孚的企业并购资深人士谢涛表示,在跨国并购中,政府因素、法律因素和会计因素是左右并购能否成功的三个关键性要素。

据了解,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涉及海外并购首先要向发改委报备,发改委返回确认函后才能进一步谈判;如果达成协议,还要再次报发改委审核。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需要进一步报国务院批准,超过1亿美元要通过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核准。本报曾在报道中指出,吉利是第一个向国家发改委就收购沃尔沃问题进行报备并获得批准的企业。

“关于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安全门槛、市场集中、市场准入的问题,商务部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这让可能出现的海外并购有了可预见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企业并购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般不会出现政府审批方面的障碍。

孙飞也表示,吉利收购沃尔沃属于企业的自主行为,只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原则上应该给予批准。

顾环宇也告诉记者,“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得政府审批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类似的并购符合我国所倡导的‘走出去’原则。”

海外并购的不确定性不仅来自中国政府,被并购方所在国政府是否支持并购也尤为重要。当年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正是缘于美国国会的否决提案。

一个利好消息是,瑞典政府日前声称欢迎吉利收购沃尔沃,但瑞典现有的工厂仍需保留。

袁小林表示,在达成最终协议之前,吉利集团不便对审批程序作任何评论,吉利将在未来的审批过程中协助监管机构的工作。

关键词 ·风险

最大风险来自文化分歧

近几年来,吉利集团的全球化步伐快速而稳健。为了实现向高端品牌的转身,吉利集团代表旗下上市公司吉利汽车与英国锰铜成立合资公司签署合资生产出租车协议,并正式在中国推出上海英伦品牌;为了解决自主品牌汽车发动机技术落后的痼疾,吉利集团在今年收购了澳大利亚全球第二大独立汽车自动变速器生产商DSI。

丰富的海外合作和并购经验为吉利并购沃尔沃增添了不少底气,但是作为生产低端汽车产品起家的吉利集团,要驾驭沃尔沃这个豪华汽车品牌,仍有不少难题要克服。

顾环宇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吉利并购沃尔沃最大的风险不在并购前,而是在并购成功后有可能出现的诸如企业文化差异和品牌融合不力方面的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被收购方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和不信任。”顾环宇认为,就在吉利刚传出成为沃尔沃潜在收购者时,瑞典媒体也质疑中国的企业能否更好地管理世界级品牌。“对于刚开始从低端品牌向高端品牌迈进的吉利集团来说,经营沃尔沃这样的高端品牌,必须要抱着先学习后管理的态度,除了保留沃尔沃原有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参与进来。”顾环宇补充说。

“跨国并购往往会出现一种‘仓促确定效应’,即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组成的跨文化团队中,由于忽视了文化的差异而影响团队的效率”,王怀兴告诉记者,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和并购成功之后,都应该多下工夫研究沃尔沃的品牌文化,在吉利的品牌融合方面多下工夫。

“中国海外并购有一种说法,70%是失败的,其中70%是由于文化管理的冲突引起的”,何曼青表示,尽管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吉利汽车在并购沃尔沃之后的文化冲突和品牌融合仍然需要较长的磨合。

“我的建议是吉利集团应该全球招募精英团队,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把沃尔沃的品牌精神传承下来,”顾环宇表示,联想收购IBM尽管做得不是太好,但至少证明了中国企业是可以管理一个世界级品牌的,如果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希望吉利会成为这方面的标杆企业。

<< 前一页12后一页 >>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