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产值破3000亿但核心技术仍缺失
2010年08月20日 10:36汽车观察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的汽车电子业似乎到了爆发的时机,2012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值将达3000亿元,谁都没有否认这一产业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在光鲜的背后这一产业的本土成分真正占到了多少,没有人进行统计。

核心技术的缺失注定成为本土汽车电子业的诟病。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子企业开始寻求技术的突破,这种欲望与日俱增。

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国外技术的封锁,就如掐着中国汽车电子业的脖子,大量利润流入国际电子巨头手中。

2010年国内214起汽车召回案件中因零部件惹祸的占到三成,这使业界对建立这一产业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大,应市场需求。6月26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汽车电子标准委员会在上海成立。他们将整合国内汽车电子业的各项标准,协调汽车与电子企业间的技术合作。这一事件能否成为这一产业的强心剂,成为众多媒体猜测的热点。

致命短板

二十年的发展模式,成就了本土汽车电子,也埋下了致命短板。缺标准、缺人才、缺核心技术,形成这一产业的不稳定结构。

造成上述原因或许得从中国产业模式的本身来诠释。汽车电子的研发周期长,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且本土企业小而散的特性,使企业无法单独走自主研发之路。要将研发形成产业,必须要由国家出头联合整个产业共同完成研发创新。

一个易被忽略的事实是,中国企业过多追求眼前利益,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避免的障碍。由于汽车电子研发周期长的原因,中国汽车电子企业并不想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与代销和组装相比,投入研发的经费周转更慢且要担当一定的风险。加之,国际企业对上游产业的垄断,使中国这一产业一直徘徊于产业链的下游。

因此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上,本土企业更乐忠于从事车载电子的生产和控制系统的组装。

仔细分析一下数据,就能得出3000亿背后的危机。在国际上,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占汽车整车成本的25%,而在国内目前只占不到10%,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国际巨头纷纷登陆中国,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对中国市场进行分割。这种现象造成汽车电子产品的前10名供应商无一家是国内企业。从数据上看中国汽车电子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其中的利润将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跨国汽车电子公司的手里。

以下数据更能证明中国的这一产业现实所存在的危机,近年来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所占份额超过60%,轿车零部件超过80%。尤其是在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其中由跨国公司控制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0%。如此高的差距预示着这一产业将面临被跨国公司掏空的危险。

想摆脱现状,必须制定业内标准,这已经在业界得到了共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于6月26日在上海成立汽车电子标准委员会。意味着我国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必将促进行业较快发展和整合。

汽车电子标准委员会的成立预示着,国家将集中注意力发展汽车电子业。这有助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实现汽车强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有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12 上一页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江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