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大好 新能源汽车之春还有多远?
2010年09月13日 09:42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9月8日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与以往相比,此次政府表态的明显不同是,新能源汽车不再被局限于是汽车行业的技术方向之一,而是被单独拿出,并首次提高到“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

《决定》的出台距国资委主导“央企电动车联盟”成立尚不足一个月;而工信部会同相关部委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目前也在各部委之间协调讨论,其后将提交国务院。

形势很明朗:一片大好的政策环境,上千亿元的投资展望,新能源汽车似乎就要迎来春天。但对大多数车企来说,离这个春天还比较远。

首先,在资金配套方面,国家已经明确央企电动车联盟启动经费13亿元,其后也会追加投资,但未加入联盟的企业,不论是上汽、北汽这样的国企,还是比亚迪吉利等民企,虽然它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上都各有所长,但在联盟的大门向其开启之前,都无缘分羹。《决定》虽然强调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但事实上,近年来官方屡次提高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近期又开始提醒“汽车业产能过剩”,还表明态度“必须坚决抑制”,社会资本收到来自汽车业的“示好”信号并不多。

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消息,国家将重点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我们暂且不论由政府“规定”技术路线是否合适,但这意味着社会资本在这一领域的选择余地已被框定。可是如果资本都一窝蜂地涌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会不会成为未来此类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

其次,在技术与产品层面,中国汽车行业的普遍现状是,各家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和盈利车型都集中于传统的汽油动力汽车。能做到新能源与传统汽车“两手抓,两手硬”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对于行业内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投入技术力量做新能源汽车型研发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企业的动力是在于未来的技术储备。用企业的话说就是“等到石油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保证有车可卖就行了”。这样看来,至少在今天,新能源汽车还算不上决定胜负的砝码,并不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目前来看,《决定》只是树立了标志性的方向,但进一步细化,使得具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更为重要。当企业看到,研发新能源汽车能有切切实实的利好,整个汽车业才会有扎扎实实地去做的动力。

最后,从市场方面来看,企业还欠缺来自市场的需求拉动。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城市在增加,购车补贴除了公共服务领域用车外,私人购车也开始享有;充电站等配套设施也在建设,但对于消费者,尤其是个人消费者来说,车企的主流在售车型和新能源车型在外形上没有区分度,价格虽然享受了补贴,但算下来还是不如买传统车型便宜,用车无优惠政策。另外,保有量低也使维修保养很麻烦,总之,市场环境尚待成熟。(杜悦英)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