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产业:2000亿市场民族品牌难分一杯羹(2)
2010年09月30日 08:43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市场失衡的尴尬现状

在位于“汽车城”吉林省长春市西南部的汽车产业区内,有一处占地五平方公里的园区,2007年这里被命名为“国家(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在当时的授牌仪式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曾表示,长春是很有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潜力的城市,有人才基础和技术上的优势,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落户长春,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提升。

长春汽车电子园区的成立是当前我国各地加大汽车电子发展力度的一个例子,在武汉东湖、无锡新区等地,也不乏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的身影,但大规模发展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势头迅猛,但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跨国公司在控制汽车电子产品生产领域早已形成垄断局面,我国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失守严重,当前我国汽车电子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渐渐拉大。

以当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占有份额为例,就在汽车销售形势一片大好的2009年,汽车电子市场依旧被外资企业牢牢控制,在当年汽车电子市场销售额居前十的品牌中,只有深圳航盛一家本土企业,其余的市场全部被大陆、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法雷奥等世界汽车电子巨头掌控。即便是跻身前十的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类型也主要集中在车载音响、车载娱乐系统等中低端汽车电子产品领域。

结果就是2000多亿的国内汽车电子市场,“中国制造”的民族品牌却难分一杯羹。放眼当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中外企业市场失衡的尴尬现状愈发明显,国外汽车电子企业在中国加速布局的势头越来越强。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设立代表处以来,世界汽车电子巨头德尔福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达到几亿美元,包括十几家合资和独资公司;日本电装也是在几乎相同时期进入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拓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生产供给、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徐鹏表示,汽车电子企业的进入门槛很高,需要很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这对国内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之一车用芯片为例,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十几年以上稳定的生产经验积累,就很难在这一市场立足。当前国内绝大多数汽车电子企业在这方面很难与国外抗衡,2009年我国车用芯片的进口量增长了23%,贸易逆差超过20亿元人民币

有汽车业内专家表示,汽车技术的进步和排放法规的升级离不开汽车电子的应用,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领域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拥有汽车电子发展基础和条件的省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推动政策,但短期内汽车电子核心技术落后的尴尬局面难以改变,国内巨大的利润空间会继续吸引世界汽车电子知名企业前来淘金。

巴黎车展开幕 靓车美女尽收眼底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