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套娃”说利弊

2012年11月22日 05:04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李安定 0人参与 0条评论

套娃,是俄罗斯一种民间木质玩偶,打开喜兴的大娃娃,一层层可以取出由大到小、嘴脸几乎一样的娃娃。

主题的重复,本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语言,是不同民族,不同艺术门类,如音乐、诗歌、绘画和造型艺术的基本修饰手法。套娃,把这一形式推到极致。虽然因此风靡世界,然而,看得多了,终究有些倒胃口。看来,统一中的变化与激情是不可或缺的。

同一品牌车型的外形设计中,核心元素有意的重复与传承,已经是当今全球轿车业,甚至是整个制造业工业设计的大潮流。此举正是一个品牌在庞杂纷繁的商品海洋中,赖以脱颖而出的一种辨认方式。徕卡照相机、苹果手机、劳力士手表、RIMOWA铝制旅行箱等名牌外形基因的传承,确定了它们的档次和独特性。

在汽车领域,外形设计中经典核心元素的传承,往往是一个汽车厂商成熟的标志。欧美的老品牌姑且不论,且看韩国的现代起亚,就在近两三年,系列产品外形设计有了统一的元素:现代的“流体雕塑”、起亚的“虎啸”前脸,已经在新一代车型中一脉相承。上一代的现代索纳塔伊兰特,从外形上还看不出有什么关联,而今天的索8和朗动,捂住商标,光凭外形就能知道它们是同宗兄弟。

“传承”与“套娃”,中间有个度的区别。说到“套娃”,近年来在德系车型中似乎成了一大特色。德国人精于工程设计,追求的是标准。看历史纵轴:七十多年来,保时捷设计的甲壳虫、365、911,外形变化很小,只是越来越扁,以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进步;再看车系横轴:宝马7系、5系、3系,奥迪Q7、Q5、Q3,在外行人眼里,外形的线条趋同,只有大小区别,“套娃”到了极致。至于街上各种大众车型,我常常要绕到车尾,看到铭牌,才能确定它们谁是谁。如此“套娃”式车型设计,看上去十分平衡,无可挑剔;然而挑动不起人们的激情,看得多了,难免也会倒胃口。相对而言,意大利造车追求的是艺术与灵气,欧洲年度车,菲亚特屡屡获奖,而此前6代的高尔夫虽说销量称雄,但是一直与大奖无缘。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责任编辑:robot]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