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孩子们的“龙舟说唱”

2012年11月23日 09:48 来源:广州日报 0人参与 0条评论

何谓“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是广东地区著名的曲艺品种之一,始于清乾隆年间,是由民间变木鱼歌腔调而创,始于顺德龙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职业艺人常持一条上端架着木雕小龙舟的长棍,胸前挂一小锣小鼓,敲击节拍和唱,不用其他乐器伴奏。龙舟曲目有些以木鱼书改唱,有些是艺人自编自唱,内容广泛。

本报讯 (记者曾毅 通讯员彭文欢摄影报道) 杏坛的“龙舟说唱”在2006年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这项传统文化项目,曾一度遭遇“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最困难的时候仅有6名老人会,而且最“年轻”者已70岁。

目前,记者从杏坛镇政府获悉,经过数年的摸索实验,“龙舟说唱”进入学校已在麦村小学获得成功,目前该校3年级到6年级一共有200多名小学生,每周至少有一节课专门学习“龙舟唱晚”,其中优秀者还在今年早些时候去澳门表演,“当时让不少当地人听得热泪盈眶。”麦村小学何校长感叹道。

尴尬:曾经难觅传人

“龙舟说唱”相传为清朝初期时一位顺德大户首创。记者采访杏坛相关文化人士获悉,在2006年入选非遗之前,区镇两级政府就一直没有放弃过扶持这项传统文化的努力,甚至“好邻居”广州市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也曾派人深入杏坛村居,不辞劳苦寻找说唱的老艺人。虽然找到了6位老艺人,但传承问题一直困扰着有心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关部门曾贴出奖励通知,“愿意学习‘龙舟说唱’的年轻人,非但免费,还可以奖励500元”,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悬赏”居然在几年时间内无人问津。

新创意:折中修改后很易学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尴尬局面后来竟被麦村小学打破。日前麦村小学何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坦承:“当初我们决定将‘龙舟说唱’作为课外教堂,让学生们每周一节课学习的时候,也不敢期望有多成功。”让小学生学习它,不仅要掌握复杂高超的粤剧技巧,更难的是,龙舟唱晚有强大的叙事功能,“要让小学生学习半今半古的文言叙事办法,确实要花很大工夫。”何校长坦言。

也正是考虑到这些特殊性,麦村小学决定用折中的办法,首先不是让老艺人直接传授,而是先让音乐老师向老艺人学习,再让老师教孩子;第二个折中,就是对龙舟说唱的剧本进行适当改编,“有的改成200字,有的改成1000字,更容易让小朋友学习。”何校长说道。

经过这两次教育改良,教学效果非常好,小朋友们上手很快,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能掌握传统技艺也大为惊喜,结果2006年开始是几个班实验学习,到了今年下半年,3个年级200多小孩子一起来,场面宏大情景感人,何校长感叹道:“我们相信等他们真正长大了,会有人将这个传统技艺真正发扬光大。”

孩子:从不喜欢到迷恋

记者还在本周采访了几位学习“龙舟说唱”的孩子,其中一位叫陈锦鹏的孩子告诉记者,开始并不是太热情,但看见同学在学,“就很好奇,觉得很好玩。”不过真正一开始接触,陈锦鹏觉得满脑子里都是“咚咚嚓”、“咚咚嚓”的声音,“我都有点想放弃了,但爸爸妈妈说要坚持下去,我就坚持下来。”

坚持果然有回报,陈锦鹏越学越好,还代表学校、代表顺德去了很多地方表演,他对“龙舟说唱”也有了新的认识,“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学,让龙舟说唱的文化一直流传下去。”

目前麦村小学选拔了20多名小学生成立了龙舟说唱队,在很多节假日进行表演,曾经代表杏坛镇到澳门艺术节登台演出,感动了很多当地人。杏坛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还可以继续推广,让更多学校加入进来,让麦村小学的成功不断复制下去。”

[责任编辑:robot]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