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辉:汽车的底牌--内变开始(3)
2009年06月23日 11:17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进入付辉专栏主页>>

作为兄弟企业,北京现代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去年1~11月份,其利润增长为-2.1亿元。根据北京现代在2005公布的计划,2006年其将建成30万辆的新工厂,并在2008年达到60万辆。新产品和资金仍是两个关键的难题。

2005年,中央政府继续实行宏观调控,国家信息中心的认为,中国汽车(乘用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在16%左右,需求量约在264万辆,与2004年相比不会有太大起伏。同时,由于现在中国汽车厂家的库存量达到40万辆左右,各企业的盈利能力面临考验。“2005年不会比2004年好”,吉利汽车内部的调研结果认为,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要比以往更加激烈。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盈利能力与规模扩张之间的矛盾,中国汽车业将受到越来越大的伤害。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重组,已经由跨国汽车公司作为主导力量进行,他们利用的就是中国汽车企业对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缺乏,通过选择适当的合作对象,从而使中国企业实现重组。丰田与天汽和一汽之间的合作;福特汽车与长安和江铃汽车之间的合作,都是利用了中国汽车的弱点。“这已成为中国汽车厂家不愿诉诸言语和文字的共识,现在只能维持这样的局面”,上汽集团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士说。

在此基础之上,若合资企业的产能仍由外资方主导,那么便只能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将来中国国内90%的汽车都将贴上国外的牌子,中国将变成真正的加工厂”,德国一家媒体预言。

而汽车行业的变化,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带来影响,奇瑞汽车公司销售副总经理金弋波认为,汽车对一国和一个地区都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汽车是1:10的产业,也就是说汽车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

经历第二工厂的规模竞争后,产能过剩的情况将非常严重,2005年是中国的产能高峰年,国家信息研究中心指出,中国汽车的总体产能将大大过剩,这必然对汽车企业所在的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今看来,-24.12%的整体性增长率,对中国汽车是一种预警。【(4)资料来源:此处根据作者在《21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经济报道》的稿件《-24.12::中国汽车制造业预警》整理】

事实证明,在这些大环境作用于东风悦达起亚后,很快导致了股东之间的不和。李春荣职位的变化仅仅是开始。

相关专题:

图书连载:汽车的底牌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付辉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