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为配合郑世永与福特的接触,现代汽车株式会社正式成立。(郑周永自己回忆说,原来现代汽车的名字由郑世永定为现代马达汽车公司,他不同意这个名字,所以定为现名)。1967年2月,福特汽车来到韩国考察现代汽车,10月双方达成合作,合作期限为3年。同时,协议规定他们合作生产的汽车的零部件79%有福特提供,21%有现代提供。1968年5月,工厂投入运行,生产福特的Cortina系列汽车,这款车是福特为与通用汽车竞争为研发的一款紧凑型小型汽车,于1962年9月在美国推出。
在组装生产Cortina的过程中,现代汽车的生产工厂遭遇洪水,生产曾中断。进入流通领域的汽车也因为质量问题而遭到市场的批判。Cortina系列轿车被称为“考匹那”(在韩语中是头破血流的意思),现代汽车的第一款轿车就在这样的局面下艰难维持。
1969年12月,韩国政府出台了汽车工业基本扶持计划,要求所有的汽车制造公司必须在1974年末完成规定的国产化目标,而且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必须实现国产化。紧接着,韩国政府要实行发动机一元化管理,在现代、新进、起亚产业和亚细亚四家汽车公司中挑选一家作为发动机的统一生产厂家。郑周永认为,在这四家汽车制造公司中,现代汽车的实力最弱。迫于当时的形式,现代汽车必须另寻他徒。与福特合资的计划由此而来。
1970年,现代汽车开始与福特商讨成立合资公司事宜。郑周永认为,在合资公司中,现代汽车要占有51%的股份,福特汽车占有49%的股份。韩国方面认为,“合资厂所在国一方在投资中占51%(的股份),合资对方占49%(的股份)是理所当然的。”【(3):资料来源:郑周永投资理财全书 朴志新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第188页】“在我国境内的合资比例定为50:50,这已经是很难接受的让步了。原则上,要想争得一点面子,至少要51:49。可是形势紧迫,不容许我们这样做。争不争名字无所谓,重要的是工厂建在我们国家,最终还是我们的工厂,”郑周永说,【(4)资料来源:我的现代生涯 三联出版社 郑周永著 第90页】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们愿意以双方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相等合作。
不过,福特汽车没有同意现代汽车的合作方案。“他们想得到更多的股份,”郑周永回忆道,福特汽车的做法令他大为愤怒,因为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这让他很失望。在选择福特作为合作伙伴之初,郑曾对通用和福特做出比较,通用汽车喜欢以收购的方式寻找合作伙伴,这不符合韩国汽车的利益,这也是现代汽车不能接受的。而且他对与韩国之外的企业合作也心有余悸,“在与外企合作时,尽管投资比例各占一半,但最终因外企的资本力量、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都比我们优越,却被外企剥夺了经营主权。这样,虽然企业是自己的,却不能自主决定造什么、卖什么。外国企业在我的公司里,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甚至发号施令。我觉得是莫大的侮辱,绝对不能容忍。”【(5)资料来源:同(4) 第91页】
在现代汽车看来,福特汽车不像通用汽车那样霸道,它更喜欢采用资本参与和间接经营的方式,所以他们才决定选择福特。被现代汽车如此看重的福特拒绝成立合资公司还不是最坏的事情,在福特汽车随后向现代汽车传递的信息中,现代汽车发现“他们竟想把我们这个装配、销售汽车为业的‘现代汽车’收为己有。要建立一个新的公司,不仅要生产发动机,而且要扩充到整个部件的生产。他们想借此机会,吞并‘现代汽车’,设立他们自己的福特分公司。”【(6):资料来源:同(5) 第99页】
这极大的刺激了郑周永,在有关事业与尊严面前,这个在可以直接走进青瓦台的人难以忍受福特的态度,“我挂的招牌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我绝对不能摘。我从未在中途打过退堂鼓。事业开始不管多么难做,多么难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既然是下决心开始的,那么一定要把它做好,直到成功。即使没有眼前的利益,即使面临重重的困难,我都坚持不懈,绝不半途而废。”“这是我对事业的铁的准则,是我的自尊心,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斩钉截铁的说:‘多么好的条件,即使给我万两黄金也绝不会把我的牌子摘下来’。”【(7)资料来源:同(6) 第99页】
后来,福特要求现代汽车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担保,它具备合资生产汽车的要求,并将合资比例改为60:40。这一次郑周永被激怒了。“若是你们无意跟我们合作就请直说。我早已看出,你们认为韩国市场小,合资办厂无利可图,”“我看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吧。”【(8)资料来源:同(3) 第189页】
在福特汽车“只打算和我们保持现存组装技术协议,没有资本风险的情况下,把我们变成下属企业,当成制造零部件的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下,现代汽车当然“不听从福特公司的指挥,他们露出了本来面目,不与我们合作。”双方的合作就此终止。
这时,郑周永的弟弟郑世永认为,既然与福特汽车的合作收到如此多的限制,再寻找其他的合资伙伴也会碰到同样的情况,合资发展汽车根本就是一条行不通的路子。郑周永同意了这一观点,他与韩国总统朴正熙见面时说,采取合资的方式发展汽车“在学技术、确保市场等方面是有肯定的一面。但是世上没有不考虑自己利益的企业,人家不会白白送钱,让我们成为富翁。我就不会做出这等事。既然是合作,介入经营是当然的事情,但他们绝不会轻易的向我们提供高新技术,他们想的也只是多卖自己的车。”【(9)资料来源:同(7)第101页】
与福特汽车的合作过程,逐渐养成了现代汽车的性格。于是,郑周永决定开始探索100%自己做主的汽车道路。
由于三菱汽车一直想进入韩国市场,但在与丰田争夺新进的合作项目是败给丰田汽车。这对于急于想与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较量一番的三菱汽车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它一直在寻求各种方式与韩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商合作。在与福特的合作失败后,现代汽车认为三菱是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但现代不想再重蹈与福特覆辙,它向三菱提出技术层面的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后,三菱同意了现代汽车的合作方式。1973年9月,现代汽车与三菱汽车鉴定了合作协议,三菱为现代提供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零部件。这拉开了现代汽车与三菱合作的大门,随着双方合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三菱发动机、变速箱、整车都被引进韩国。
当在韩国听说英国利兰汽车(British Leyland)的一位负责产品的高管辞职时,郑世永当即飞往英国,希望能将他网罗到现代汽车。此人名叫乔治•特恩布尔(George Turnbull),他于1926年出生于英国一个汽车世家。1950~1951年期间,他担任英国Standard汽车公司的技术经理助理,在这个职位上他表现出色,成为这家汽车公司备受睹目的明星。后来由于英国汽车的国有化运动,Standard汽车被重组。特恩布尔本人在1968~1973期间出任利兰下属莫瑞斯-奥斯汀分部的经理,负责公司产品和技术。在他的管理下,已经亏损600万英镑的莫瑞斯-奥斯汀居然在1973年实现赢利,而且占整个利兰汽车公司的一半左右。在这一时期,他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竞争对手Donald Stokes。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当利兰再次重组英国的汽车公司时,特恩布尔选择了离开利兰。特恩布尔留给利兰汽车公司的是Morris Marina轿车和轿跑。
相关专题: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付辉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