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的梦想与现实 透视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
2009年12月08日 08:42上海证券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论产销量,中国如今已成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汽车工业长期跟随跨国汽车巨头的身后邯郸学步的被动局面,从未真正改变过。现今,转折时刻似乎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来临,局面可能生变。正如坊间所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业正在迎来百年一遇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弯道超车”或将成为可能。

若中国当真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实现“弯道超车”,那对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优化,和履行哥本哈根会议的承诺都将是极大的助推力。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国人所看到、听到的来自官方、车企高管和专家学者的描述,还都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宣传和鼓劲上,这场变革与中国汽车崛起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必然联系?至今很难看到更为翔实有力的论述。

汽车界两位元老级人物的担忧很能说明问题。记得半个多月前的一个上午,在位于北京三里河的老机械部大院,我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老先生有过一次深度的私人性质的谈话。当我问起关于对现在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表现时,他手托着腮帮一字一句地轻声说道,“我现在看不太懂比亚迪吉利他们在新能源方面在做什么,汽车并不仅仅是‘四个轮子加个壳’(李书福语)那么简单,电池做得再好,也不意味着能造出好的车子。”而在一次汽车会议的间歇,参与筹建一汽和二汽的我国汽车业元勋陈祖涛先生则更是异常坚定地认为,“做电池和造新能源车完全是两码事情。”

对于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深谙传统汽车技术又有实际经营经验的两位汽车老人的说法,很值得深思。在和他们的对话中,我切身感受到他们眼神中所流露出来的对中国汽车工业前景的担忧。特别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方面。如果此次应对不当,若干年后,中国的自主品牌之路亦将更为艰难。

实际上,对于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跨国车企手中的中国汽车业来说,现在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一直是处于蹒跚前行的状态。新能源汽车的很多技术势必需要建立在传统汽车上。除了动力和传动系统会发生很大变化以外,车身、转向、车轮、安全等都是传统汽车技术。所以,严格地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其实并不是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在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之初才开始重视研发新能源汽车,至今也还不到十年,而丰田本田、通用和奔驰等跨国车企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了。欧美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进入了一定意义上的产业化阶段。

而更为糟糕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还是处于模糊而不着边际的阶段。政策的疏于作为,或许将成为“弯道超车”的最大阻力。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仍旧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差距和概念界定争论不休。虽然在政府的文件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八五”计划开始提起新能源汽车至今,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和方向界定。尽管从道理上来讲,政府支持的方向必须是最有把握的,迟迟不敢下“断定”是政府理性和务实的表现,但这却把实验的风险留给了企业和研究机构。2008年,科技部这样表述他们眼中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虽然在课题研究上有一定突破,但与欧美等汽车制造商相比,还存在技术差距。

而与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严重滞后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为了在新一轮汽车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早就纷纷出台了政策支持新一代电池和电动车的开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美国政府以联邦法案为指引,涵盖管理和激励两方面内容的政策体系已经成形,《新能源法》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国汽车业以产销突破1000万辆大关渡过了“黄金十年”。而这十年是以大规模合资,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一路走过来的。自主品牌依旧弱小,核心技术也并未换到。现在新一个十年已开始,如果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弯道”超不过去,到时候,中国的汽车工业或许再次沦为跨国车企的附庸。这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倪金节)

相关专题: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破局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