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中国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经验需由浅入深
2009年07月02日 09:42北京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北京日报记者王刘芳(以下简称记者):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车企市值极度缩水,从价格看似乎可以去抄底、捡漏;可是深入考量,美国车企剥离的都是亏损业务,放眼望去,好像遍地都是“包袱”,又无“漏”可捡。中国汽车企业究竟要不要在此时出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中国经济总量正在赶超日本,即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我们在对外投资的总量上,仅仅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德国的二十分之一。这是一组不匹配的数据。现在兴起的并购浪潮,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衰退的必然结果,必然有新兴的力量来替代已经生存不下去的企业。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这是我们必须要走出去的一步,也是迟早要走出去的一步。

从一个小孩到成人,不摔倒是不可能的;不能因为害怕摔倒,就不让小孩学走路。同样,在并购中,付学费是必然的,不能因为害怕付学费,就不敢去并购。当然,学费应该尽量少付一点。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发起人熊焰:要捡的是“便宜”还是“包袱”,其实不难区分。并购对象可以分为两种:“落水者”和“患病者”。“落水者”是指总体健康、未患其他疾病,只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资金链断裂、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像这次申请破产的德尔福伟世通等零部件企业,并非自身经营不善,而是由于整车厂需求减少导致开工不足,他们面临的是短期的资金困难,一旦渡过难关,还将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患病者”是指业务本身就处于非前沿、正在走下坡路或亏损的企业,他们有些甚至是东道国急于甩掉的包袱,通用汽车这次剥离的品牌大多如此。

“落水者”是理想的并购对象;至于“患病者”,还是离它远点儿为好。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汽车界和媒体处于亢奋状态,抄底、捡漏之说甚嚣尘上。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这世界上捡漏十分罕见,走眼倒是司空见惯。

欧宝沃尔沃早就分别向德国和瑞典政府求援,两国政府也认为应该援助,但是担心资金流向通用。通用正处在破产程序中,资金一旦流向通用,就等于打了水漂。中国汽车企业也要明白这一点,不要在此时挺身而出,发挥“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去援助财政处于危机的外国同行。

近20年间,国际汽车工业的重大兼并收购案多以失败告终,说明风险很高。更何况我们对国外企业情况知之甚少,运作上缺乏经验,工会问题更难以处理,贸然出手的话,很可能捡漏不成反走眼。

记者:中国企业在并购对象的选择上引起了诸多质疑:比如北汽先后被传出要收购克莱斯勒、欧宝、萨博和沃尔沃,似乎漫无目的;腾中重工拟收购的悍马主打大排量SUV,明显有悖全球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大方向。当众多机会在同一时间涌入眼帘,中国企业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机会越多,越要避免头脑发热。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跨国并购经验,“走出去”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如果按并购对象的难易程度排列,网罗国外的顶尖人才和先进技术风险最低,操作起来最容易,成功率也最高;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和整车企业难度要大得多,成功率也低得多,在这方面,全球汽车行业有许多教训。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刘芳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