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汽车“后合资时代”要有新思维
作者:李安定
核心提示: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整车制造从鼓励类中删除,国家对汽车合资政策由鼓励变为中性,中国轿车业由此进入“后合资时代”。
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整车制造从鼓励类中删除,国家对汽车合资政策由鼓励变为中性,中国轿车业由此进入“后合资时代”。
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曾说,后合资时代有三大特征:一是合资基本上已经是“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只是个例;二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转向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合资不再是地方政府的“一号工程”;三是自主与合资品牌由过去的“和平共处”发展到在市场上正面竞争。
品牌众多,投资分散,仍是中国轿车业的现状。日前,德国大众宣布在5年内再投入一千亿元在中国建新厂和开发新车型。而各自主品牌要在近期投入的资金加起来也不下一千亿,但是分散在50个或80个品牌和车型开发当中,能否和大众产生同样的效果,令人担忧。
从汽车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应该是中国轿车“后合资时代”新思维的主调。在世界前十汽车大公司中,中国资本和品牌占到四分之一,应该作为我们的目标。
自主创新在汽车业是个语焉不详的时髦词语。在全球汽车产业,创新有三个环节,第一是由科研机构主导的原理创新,第二是专业开发公司的零部件创新,第三是企业的产品创新,各自术有专攻,以接力的形式完成。而在中国,一直是“村自为战”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后合资时代”,创新和开发应该提高专业化和集中度,以政府政策为引导,围绕车型平台和关键总成,进行市场化的产学研联合开发,打造一个或几个“中国轿车平台”、“中国发动机系列”,由参与投资的企业资源共享,形成当代轿车开发的合力。
当前有人鼓吹“合资不离婚,民族品牌就起不来”,是一种观念上的大倒退。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是中国轿车业的两条腿,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自主品牌这条腿历练得更加健康有力。而不是急着把另一条腿砍掉。
自主品牌的成功之道,绝不是行政保护,或者另设一个技术低门槛。保护出“弱质”,竞争出高手。只有竞争,才有兼并重组。维持百十家自主品牌低水平生存,绝不是“后合资时代”的目标。
专栏介绍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资深汽车专栏作家,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内部编委、经济新闻采访室主任,现任独立汽车观察家、新华网首席顾问。80年代初起,李安定亲历并报道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汽车产业发展全过程。早在1989年,成为公开撰文呼吁轿车进入百姓消费的第一人。30年来,对中国汽车业重大事件的独立见解和系统研究,在决策层和国内外汽车产业拥有广泛影响。
近期更新
范安德:探讨斯柯达品牌中国的新构架
2013-10-23 13:30
“弄潮儿”北京现代:领跑北汽异军突起
2013-10-21 09:33
安定车谭:重塑品牌 广汽菲亚特再出发
2013-09-12 11:37
安定车谭:爱丽舍,品牌中国的风花雪夜
2013-08-05 10:15
《安定车谭》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汽车
2013-07-15 07:14
【安定车谭】斯柯达并非大众一家的成功
2013-07-11 10:37
[安定500强]海兹曼:以工程师文化自豪
2013-07-02 09:24
李安定:“特斯拉”不是百姓盘里的菜
2013-06-27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