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拿出10个亿去注册了一个发动机公司,再“拷贝”一次发行30亿的债券,就变成40个亿,银行一比一贷款变成80个亿,加第一方案剩余的90个亿,合计170亿。
然后,到英国谈判,把英国伯明瀚长桥MG罗孚的所有四大工艺和PTL发动机公司全部搬迁到宁波开发区,它的整个系列产品加上设备、研发中心,总共作价160个亿,它占49%,我们占51%。
我再把英国的160个亿作为给银行的可转债抵押,整个宁波公司资产就达到了330亿元,就这样,我用10个亿撬动了330亿。计划形成年产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台整车,30万出口到欧洲原MG罗孚的专卖店里去。同一个产品,出口的叫MG罗孚,在中国和亚洲销售的叫中华第二代。
当然,此番运作中国计划上手法会更高明些,毕竟我要考虑到我是否能亲自临场实操的因素。
经济观察报:当时,宁波罗孚项目最后进展到哪一步了?
仰融:整个项目的融资计划都已经完成,几乎是一气呵成。如果不出官司,宁波应该早就造车百万辆了。当然,我给你举这个例子只是想演示说明资本杠杆的作用。
我甚至可以1元钱转让技术
经济观察报:7年前的官司遗留问题是否会影响到你在中国的造车计划?
仰融:官司方面,我这边已经全部撤消了诉讼,在我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官司问题了。我们在美国和中国的项目是由一个团队管理同时进行的,所有的谈判都不会浪费。退一步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使中国项目遇到问题,美国项目也会照常进行。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东方”不亮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你在中国的造车计划不能获得批准,你将如何应对?
仰融:到目前还没有发现“东方”不亮。亮与不亮,可能事关这个公司我是否出面的问题。如果我不出面就能亮,我出面就可能暗,那我就不出面,我可以随时调整,也可以做一些让步。
但我想这样一个在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都引领世界潮流的好项目,人民需要它,所以国家应该不会计较是否与仰融的名字有关。
再退一步,实在不行,我甚至可以1元块钱转让我的技术给理想的对象企业应用,待企业盈利后再分享利润。前提是让我们的管理团队参与管理,当然也要对于我们的技术投入做妥当公证。
经济观察报:眼下,中国项目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了?选址是否已定?本报推出你计划回国造车的报道后,十多个地方政府表示想要与你接洽,你是否接触了更多的地方政府?
仰融:中国项目团队正在积极运行,产品、设备等商务谈判已经开展,并签署了一些合同。选址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我想两个月内应该会有结果。在你们发出报道后,很多地方政府通过我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以及熟人关系与我接洽。
(本报记者林俐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