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史上,还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像哈飞汽车一样被争来争去。
昨天,在一次次“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联姻”传闻中前路扑朔迷离的这家国内知名车企的发展走向,终于尘埃落定。
根据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订的协议,中航工业将其持有的哈飞汽车等汽车产业的股权划拨兵装集团旗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兵装集团将旗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23%的股权划拨中航工业。两集团重组成立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一天来得不容易,是桩迟到的婚配。”许多哈飞汽车员工如是说。
“逼”出来的微车霸主
国内外汽车企业争着与哈飞联姻,事出有因。
20多年前的一天,一辆小巧玲珑的汽车驶出当时的哈飞公司生产厂房。在这个飞机制造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荒年”———国家下达的飞机制造任务锐减,曾创下无数辉煌[综述 图片 论坛]的军工骄子面临生存危机的生死关头,造汽车本是他们被“逼”出来的迎难突围之举,但恰恰正是这辆取名“松花江[综述 图片 论坛]”牌微型卡车的新中国第一辆微卡使哈飞走出低谷,也从此造就了中国汽车史的新名牌———哈飞汽车。
当中意[综述 图片 论坛]、路宝、赛马[综述 图片 论坛]、赛豹等一款款哈飞新车向人们驶来时,其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异军突起更多的得益于它的质价双优。在一次日内瓦车展上,奔驰公司曾当场买下8辆哈飞中意运回德国总部进行质量分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质量和价格,奔驰公司造不出来。”
凭借独树一帜的经验方略,当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之初与航空母体分工分业成立独立的汽车制造企业时,哈飞汽车已成为中国微型汽车当之无愧的霸主之一,曾占据全国微车市场半壁江山,名列全国整车产销量“前十”,并被认为是与北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争夺国内汽车“集团四强”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同室难操戈 情结法兰西
汽车产业是公认的以规模取胜的行业。
“天一组合”、长安收购江铃、南方汽车重组山西汽车……进入新世纪,沿袭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脉络,合作重组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一条主线。
立志做大做强的哈飞汽车自然不甘人后。与其他车企的“联姻”,成为自身实力尚不够强大的哈飞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当时谁也想不到这条道路竟会走得那么曲折和艰难。
而此时哈飞汽车的上级单位———中航二集团的一个决策似乎与哈飞的意愿不谋而合。这个中国航空汽车产业的主要主管部门正谋划整合旗下汽车产业。2004年,中航二集团旗下的中航科工设立汽车事业部,由集团副总亲自担任部长,统一负责对哈飞、昌河、东安等汽车资产的整合工作;哈飞汽车与东安动力合二为一,共同进入新组建的哈航集团;哈飞董事长刘涛和总经理刘洪德进入昌河董事候选人名单;昌河、哈飞高层进行互换。以哈飞为主导的两家航空汽车企业的整合紧锣密鼓。
同属一个集团、产品相通,整合后既可以节约采购与营销成本,还能够共享研发资源。但问题是,哈飞与昌河已经各自独立地在市场上拼杀了多年,况且相隔数千公里,整合谈何容易。虽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力推,但这两个同门兄弟的“同室操戈”却无疾而终。期间,哈航集团分组,哈飞汽车成为一家独立的车企。
而此时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正进入白热化。曾与哈飞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北汽、广汽已开始遥遥领先。现实使哈飞加快了“联姻”的步伐,并与同样在中国准备开辟“第二战场”的世界著名车企———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不期而遇。2007年6月,PSA与哈飞汽车签署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的可行性理解备忘录,将成立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生产及销售10座以下商务车。
哈飞汽车终于迎来了继续做大做强的曙光。
PSA螳螂捕蝉 东风黄雀在后
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只“黄雀”就是当时中国汽车“三大”之一的东风汽车,而它的国外合作者之一正是哈飞此时的“对象”PSA,当时PSA与东风合资建立了东风雪铁龙。就在哈飞与PSA签约不久,东风做出出资20亿控股哈飞汽车的决策。有人传言是PSA从中做媒,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这其实是东风企图“一箭双雕”:一方面在老对手一汽的腹地建立前方生产基地,一方面让PSA在自己的怀抱从一而终。
对于东风的动向,哈飞的态度并不明朗。面对媒体一次次追问,他们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合作事宜由中航二集团负责,我们不知晓内情。”而此时密布于网际的中航二集团准备专注做好航空产业、剥离汽车产业的传闻却为此做出了一个注脚。
在媒体的众说纷纭中,2008年,由哈飞汽车控股的上市公司东安动力发布公告,正式确定东风、哈飞、东安动力三方共同出资的合作框架,并被认为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汽车行业央企重组,“东哈恋”似乎终成正果。不过许多业内人士指出,东风收购哈飞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两企业文化的整合及清晰的战略推进计划。
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在哈飞汽车身陷“重组门”的过程中,长城、奇端、比亚迪等车界新秀已后来者居上,而上汽重组的五菱更赶超哈飞,占据了微车老大的地位。
东风难度山海关 中航西南望长安
可哈飞汽车的重组之路并未因东风的介入而告收关。
就在东风紧锣密鼓准备将哈飞收入囊中之际,中国经济史上发生的一件重大合并却终结了东哈重组。2008年6月19日,中国一航二航合并中航工业集团。6月25日,中航工业的二号人物谭瑞松在哈尔滨的一次活动上公开宣布,中航工业将同步规划航空、汽车两大主业,举集团全力发展汽车产业,把航空工业系统的汽车产业做强、做大。这无疑宣告了“东哈恋”的死刑,东风最终没能度过山海关。
年初,统领哈飞汽车、昌河汽车、东安汽车发动机等中国航空汽车工业的中航工业正式挂牌,人们对哈飞等航空汽车企业的走向说法不一。哈飞与昌河的“同门恋”等说法也曾再度甚嚣尘上。今年上半年,当时哈飞汽车的掌门人连刚公开表示与PSA谈判合作,哈飞引进外资的舆论又占了上风。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与哈飞在微车老大位置上多年争霸、今年刚刚晋身中国汽车“四大”的长安汽车重组包括哈飞汽车在内中航汽车的说法。虽然长安、中航、哈飞对此都未做明确表态,但这一说法与今年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要求正相吻合。许多业内人士更是直率地表示:哈飞汽车等中航工业的企业重组已势在必行,否则就可能卖不出好价钱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多次重组不成的不明局势下,虽然哈飞汽车奋力重回微车主战场,今年又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今年前9个月的产量达到近23万辆,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但“一心不可二用”,几年来,汽车产业赖以持续发展新平台的开发,在哈飞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大多数竞争对手,委实令人担忧。
无风不起浪。昨天,长安汽车与中航工业的重组果真成为现实。除了中航工业不是无偿划拨汽车产业外,一切与各媒体此前的披露无大出入。重组后,中航工业并没有完全放弃汽车产业,这就没有违背其曾做出的“同步规划航空、汽车两大主业”的诺言。
在经历了多年发展方向不确定的困扰后,哈飞汽车终于把定了航向。在此次切合国家汽车产业新政、得到国家多个相关部门大力推进的重组中,新长安整合原有长安、哈飞、昌河的微车产能,形成不同层次的产品线,挑战上汽五菱微车老大的态势已然形成。但在昨天的签约仪式上,合作双方并未就哈飞汽车在新长安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作深入说明。特别是与PSA合作等事关哈飞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新长安也未作透露。
哈飞汽车,这家哈尔滨最大的整车生产厂今后如何发展的谜局还没有完全解开,但显然承载着太多人的关注和希望……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方遒
编辑:
xiaoj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