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激战之中国汽车利润还将持续外流?
2010年12月20日 16:46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主持人:大国道路南粤激战,随着中国车市今年又一次的腾飞,凤凰网汽车大国道路系列车展报道已经进入今年最后一章——南粤激战。在2010广州车展高端访谈的现场,我们邀请到了三位资深的媒体老师,他们是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版主任徐锋;新京报经济新闻中心汽车周刊主编何醒言;经济日报汽车周刊主编李铁铮。首先请三位老师谈一下今年的广州车展是怎样的?

南粤激战之中国汽车利润还将持续外流?

左: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版主任徐锋;中:新京报经济新闻中心汽车周刊主编何醒言;右:经济日报汽车周刊主编李铁铮。(点击查看更多

徐锋:我今天想了半天今年广州车展跟以往有什么不同,我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我感觉广州车展养育的一种信心,无论是从各个厂商新车的投入情况还是宣布自己的发展战略,还是总结自己这一年来的成就,处处都能看到它们对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包括国内的一些厂家也是如此,这就说明大家对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是看好的,这是我的一个突出感受。

何醒言:今年广州车展我觉得有几个特点,第一,合资企业的自主化的趋势在加强,包括理念这些都有一些具体的战略的阐述。第二,今年广州车展日系车不再成为一个主流,说明广州车展在走向国际化,以往广州车展本土生产的汽车唱主角,这次像标志、大众起亚宝马都有重量级的车型在这个车展上发布,我觉得这是广州车展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的,甚至是中国预测第二年汽车的一个标杆。

主持人:这样趋势从展台也能看得出来。

徐锋:我认为是这样的,年底了,广州车展反映的是明年产品的趋势问题,2010年SUV是大家比较熟的,2011年其实MPV这个产品慢慢会成为一个家庭新的选择,今年车展上MPV这个产品比较火。我看今天的展馆,品牌之间的秩序基本上打乱了,以前是高端的产品在一块,低端的产品在一块,走到哪一个馆都有自己的亮点在里面,我觉得各个馆相对平衡了。

主持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预计达到1800万辆,虽然汽车利润虽然在增长,但是利润还是外流,各位是怎么看的?

李铁铮:我认为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以我的了解,绝大多数几乎是全部的跨国大企业都没有把利润拿走,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钱总是往更能赚钱的地方流动,既然中国市场是未来10、20年都是大家看好的市场,他何必把微薄的利润拿走呢?我举两个例子,以大众为例,08年以前它投入了78亿欧元,可是它在这个之前的利润并不是很多,具体的数字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上海大众,上海大众从1984年到前几年才有盈利,投入那么多年了,而且大众去年在华的利润据我所知是1亿多欧元,他在未来的2年投入60亿欧元,从这个数字情况来看,它们这样的企业不但没有把利润拿走,相反它还要增加投入。我刚才跟台湾中华企业交流,它们也是如此,这就说明什么呢?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这种钱它想扩大再生产来加紧自己占有市场的份额,为了长远更赚钱。到目前来讲,这些利润它没有拿走,它没有必要拿走,因为中国是最赚钱的地方,最有希望的地方,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

何醒言:我非常同意李老师的看法,市场在哪里,钱就往那里走,因为这个钱不是无序的,它把这个钱拿回去了它也没有地方投。所以说,它一般是进行再投资,合资企业盈利,特别是需要再投入,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再投入。利润的流失我觉得不是利润流失的问题,而是存在利润转移的问题,在合资企业整车出厂的时候,价格不变的时候它在上游领域提高零部件的价格,它可以通过这一个做法把原本属于合资企业的利润转移到它的零部件体系当中去,这个情况是一直存在的,而且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以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以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本田丰田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实际上这个趋势是有的,而且我觉得这个趋势直接催生了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现象,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正确,我认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很大的原因就是要打破合资企业零部件采购相对封闭的体系,因为它一旦成立自主品牌之后,它就可以突破,比如说日产做了启程这个品牌,它就不用日产零部件了,它可以进行零部件的选取。比如说我们可以围绕一个零部件,我们既可以采购欧洲的,也可以采购本土的,大家都可以比,谁的价格更好,谁的质量更好我就选谁。所以,合资企业里面的自主品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零部件的采购上拥有了自主权,这也摆脱了外方零部件相对固定,同时转移利润的一种做法。

徐锋:有一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整个全球制造业的资金全部在中国。我是想补充谈一点,10年前看我们现在的市场,可能也就是04、05年时候的水平,2000年的时候谁会想到2010年中国会超过美国了?中国现在的市场判断多不好,中国发展的速度超过我们的意料,中国的利润结构我认为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自主品牌本身的壮大我觉得中国的零部件会发生很大的竞争力。

主持人:刚才谈到合资品牌做一些自主品牌,比如说东风日产,是否说话中方的话语权占主动一些,合资公司就允许它代做自主品牌呢?

李铁铮: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的问题应该这么看,应该是有博弈的效果,过去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合资企业当中如果改一个很小的部位,哪怕门把手都要报到总部去批准。随着合资企业中方技术的掌握,话语权肯定是越来越多,我相信合资企业的中方工作者也愿意发展民族工业的,有些舆论把他们看作看见我觉得是过分的,这跟话语权加强,想搞自己的东西是有关系。但是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外资部门能统一呢?因为它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它既然要在你的国家建企业,它也特别希望你把它看作是本土化的企业,融入你的整个社会结构中去,它不希望你永远把它当做一个外人。所以,它一般来说还停留在低端的车拿出来技术给你,但是也要看到这背后的进步,就是中方对技术掌握和话语权越来越有分量,越来越有发言权,这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何醒言:我觉得其实在合资企业里面不用探讨话语权的问题,因为合资企业终归是双方各占50%,中国的汽车技术积累和国外的汽车技术积累,以及中国汽车企业的进步和国外在新能源领域的进步这些话语权的对垒,而不是在一个企业里面谁主导谁不主导的问题,现在做自主品牌的这些企业,或者说没有做自主品牌市场迈拓比较好的,像上海通用的企业,你会发现东风日产我们感觉它的主导比较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话语权不是合资企业的话语权,而是合资企业销售体系的话语权,在销售体系里面中方的话语权越来越强了。但是在技术、产品的改造、采购这种大的,围绕汽车企业最核心的部分,其实还是以外方为主,但是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消费者和中国的文化,凡是能够在销售上面能够放手让中国企业去做的就让中国企业去做,相反在销售这一块,享受就包括很多方面,像品牌、公关、网络、渠道等等这些,如果这一块是外方主导的企业,因为它不太熟悉中国市场,上下层的沟通成本比较高,所以它对中国的进展会缓慢一些,我是这样理解话语权的问题。

徐锋:我觉得从两个层面来看,合资品牌这几年比较火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政府主导,这个东西有政策上的考虑,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大家还是根据整个市场的竞争来考虑,欧美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市长竞争已经进行过几轮洗牌之后已经固定了,但是中国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市场,虽然市场很大,但是市场在未来5年、10年,这个竞争是全球其他国家没有办法比的。大众,当然它的体系确实不错,本田跟通用这种企业,它做自主品牌走在前面我觉得是有道理的,通用这两年不是特别理性,产品也在老化,它在中国市场一直拿韩国车来改,我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一个事情。本田本身的产品线就短,市场很多空白,自身的产品没有办法去满足空白市场,所以二三线市场甚至三四线产品,就被东风日产这样的产品占据了。所以,它需要把自己整个的购买点填补起来,这方面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主持人:谈到中方和外方的合资,想到在年初的时候上海汽车的事件,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在去年或者在年初的时候,上海汽车借的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去返购1%的股份?然后在很长的时间之后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呢?

何醒言:关于上海通用购买通用0.97%的股份,我认为这个不代表要起到什么样的决策,更多是表示一种合作的诚意,实际上这0.97%是一件很聪明的事,因为通过这0.97%,通过增值1%的股份,实际上在合资公司里面它取得了主导型,它推动了整个上海通用在本土化的作用。同时,这个方面它也可以帮助通用开拓其他的市场,包括利用一些资源。目前来看,我觉得并不会有太多多实际性的意义。

徐锋:主要是从财务上考虑,老通用怎么跟新通用区别,财务上需要有变化,它需要中国概念来强化新通用。1%跟其他大的机构比起来它也是相对比较小,它只是在概念上或者大家在认购股票的时候更有信心,在融资上考虑得更多一些。

李铁铮:我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件事,但是我还是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因为有一个例子,如果通用加大上汽通用的支持,它就可以让出一部分的股份,它们是内部商量了这件事情,结果引起了很多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我后来了解这个情况是什么呢?是广西省政府要求通用全力以赴把广西看作是一个重点,我肯让出这个,换取强大的支持。其实有时候这种微小的股份的变化,就像我刚才听二位所说的不意味着什么,除非是重大的股比变化,我觉得过多的关注这些东西,包括一些人事的变动对汽车工业的分析没有多大的意义。

主持人:最后谈一个宏观的问题,对于明年车市2000万辆这样一个数字,您是持怎样的态度?

李铁铮:我可以这么说,我既相信这个数字能达到,我也有点怀疑。为什么呢?因为今年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政策,在年末的时候激发出了很大的购买力,而且据我了解,这个限制政策,以北京为首的汽车限制政策,可能较为严厉的汽车限制政策会出台,北京是有这种示范效应的,这样会出现什么结果确实不好说,这是有变数的。如果没有这些因素,达到2000万辆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以还有待于观察。

何醒言:前一段时间好像就是通用五菱的沈总说的一句话,他说目前中国汽车业最可怕的就是销量没有尽头,这几年我们也在不断的进行销量数据难以想象的刷新,大家已经乐观到一种习以为常的程度了,刚才李老师的说法我也赞同,我觉得2000万辆我自己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因为今年第一是有政策,另外像北京市场疯狂的释放有可能会影响明年的销量。这个还是谨慎的乐观吧,1800-1900辆有可能实现,2000万我还是打一个疑问。

徐锋:增长10%我觉得还差不多,今年政策的刺激太强了,肯定会有提前透支2011年的一些市场。明年的6、7月份可能才判断得出来。

主持人:谢谢三位老师参加我们的论坛,谢谢。

相关专题:

打造业内影响力 凤凰网汽车2010给力对话Top10

相关报道:

外资拿走中国汽车过半利润

瞄准汽车销售外8成利润 后产业空间巨大

汽车后产业:瞄准汽车销售外的八成利润

取消“超国民待遇” 合资车企利润“失血”

雷克萨斯在中国的单车利润赶超美国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sunjc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