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谈判的历史似乎已经被讲得很多了,但是其中的细节和真相却仍然没有真实显露。上海汽车工业的三位老人—蒋涛、仇克和翁建新,让他们来还原这段历史真相。
施米特还表示,德国大众不仅愿意提供最先进的产品技术,而且还愿意出部分投资,用合资的办法进行合作。
我记得会议结束后,江泽民同志找到我,说:“蒋涛,你回去后要抓紧落实。第一,要抓紧时间向国家计委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第二,要抓紧时间向上海市委市府的领导汇报,请他们支持这个项目。” 这就是我们跟德国大众正式合作前的第一次接触,可以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很快,德国大众派代表来华,仇克和翁建新负责接待,双方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谈判。中间的曲曲折折,既有我们的原因,也有德国大众的问题。
为什么选桑塔纳轿车?因为当时桑塔纳是德国大众正在研制、还没有上市的一款中级轿车。当时我们提出了两条选型原则:一是中级轿车,而且是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中级轿车;二是这个车适用范围宽,既可作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可用作出租车。
德国大众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供了桑塔纳。他们在1982年推出了这款车,1983年我们就在国内组装,当年组装100辆,这应该说是紧跟世界先进水平。
1983年4月11日,我们为上海市第一辆现代化轿车举行了简单的交钥匙仪式。举行这个仪式有两层意义: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不能生产现代化轿车的历史;其次,从这辆桑塔纳开始,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现代化轿车建设进入批量生产的希望。更重要的是,目前桑塔纳月产销量保持万辆以上,一年下来就是十几万辆,可以说是二十多年常胜不衰,这是世界汽车业中极少见的现象,这对我们早期参与项目谈判与选型的同志是个极大的鼓舞。
仇克:项目面临下马
1980年国家开始进行经济调整,提出了新的经济方针。总的来说,就是原来的一些项目要下马。当年年底,上海市委书记韩哲从北京回来,见到我就说:“我们这个轿车项目很危险。”
“怎么回事?”我问道。
他说:“真是生不逢时啊,国家经济调整,很多项目要下马。我们这个项目年产15万辆,国家计委透露消息说,项目太大可能要下马。”
这个项目原计划年产量15万辆,但后来双方都出现了新问题。德国大众本来计划在1980年下半年派20多人的代表团来华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来他们发来电传,说要取消这次代表团访华。什么原因呢?他们说派人当面给我们解释。他们派出的代表团团长叫纳德布什,他到北京后,把我们叫到北京去。他说:“我们德国大众发生了经济困难,15万辆项目投资太大,董事会开会讨论建议取消这个项目。”按照规划,整个项目投资近20亿马克。
我们认为,德国大众可能存在经济困难,当时他们的销售情况不太好,效益大大下降。同时,我们认为他们想放弃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们按照国家要求提出15万辆中80%要用于出口,这个难度很大。
德国人也表示80%的出口比例太大。我们向中央汇报,问是否可以把这个比例降低一些,领导表示:“你们自己掌握,但不能太少。”后来我们改了口径,表示不能低于60%。德国方面也做了一些改变,表示15万辆中出口的主要是轿车,其中5万辆属于面包车,不在出口之列,因此按照10万辆轿车计算,60%的出口比例就是6万辆,德国人原则上答应了。
但我们也很清楚,答应归答应,他们是为了跟中国合作,不得不答应,实际上仍然行不通。我1962年2月到这个公司,长期搞汽车,对这个情况我很清楚。你想想,没有生产基础,产能又这么大,还要出口60%,怎么行得通呢?但国家需要你这样谈,也没办法。
蒋涛:“一下二停三撤”
我接着仇克的话题谈。为什么行不通?零部件从国外运进来,在国内组装好后再卖出去,成本不就高得多吗?甚至比在国外生产还高。但那个时候,你不能讲实话啊。你讲实话也不行。我们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项目谈成,谈成后再说。所以,我们明知道这个事情做不到,但也不好去反对。要是反对,双方都没了积极性,项目就只能取消,取消不就完了吗?我们就没发展机会了啊。
当时我们面临着三个困难。一个困难就是国家调整国民经济,要取消这个项目。二是德国大众也出现了财政困难。他们财务总监给我印象最深,因为他坚决反对跟中国合作。
我们遭遇的第三个困难就是国内很多的反对声。一些人认为,在中国搞轿车,是文化大革命的余毒,因为轿车都是给官员坐的,给老爷坐的,不是群众所需。同时,行业内有些同行也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大厂搞小车,小厂搞大车”是惯例,意思是按照世界搞汽车的规律,大货车技术要求较低,应该由小厂干,要搞技术含量高的轿车,就要拿到大厂去搞,而不是在上海搞。
概括起来讲,第一国民经济调整,要下;第二德国大众财政困难,要停;第三有些人的观念跟不上,要撤。就是“一下二停三撤”,眼看这个项目就搞不成了。
我们当时也着急啊,就根据形势采取相应对策。首先,我们到处去作解释工作,强调搞汽车工业,一定要从长远着眼,主要目的就是化解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说,今天国家不需要轿车,明天就可能需要,或者今天需要得少,明天可能就需要得多,因此这个轿车一定要搞,哪怕打个基础也要搞。
其次,我们把这个项目从15万辆调整到3万辆的能力,2万辆的产量,这样德国人投资减少,大家负担都比较小。
没想到,这个方案很见成效,不仅国内拥护,德国人也赞成。最后双方同意搞小方案,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同时大家还同意用所获利润再投资的滚动发展方式。
上海大众成立后,德国大众就不断地把一些配套企业介绍到中国来。上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90年代初,桑塔纳的国产化就达到了90%以上。由于桑塔纳的国产化,为后来全国乘用车的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葛帮宁
编辑:
quanm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