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风险如何把控?
2009年09月21日 07:39中国产经新闻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产经新闻报9月21日报道 作为一项新事物,汽车金融在国内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金融业都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业务范围单一、机构设置不健全、资金成本较高以及经营地域受限等等。而且,汽车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这一系列的困难致使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呈现出起伏不定的态势。

据资料显示,自2004年起,因贷款坏账过多,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纷纷叫停车贷险,并由此引发汽车业信贷危机,使得汽车金融陷入低迷。仅2006年,国内个人购车贷款的呆坏账就超过1000亿元。

“影响整个汽车金融行业的,最主要的就是风险的把控能力不够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说。

另外一个是资金的问题。对于厂家来说,它的资金成本很高,因为厂家自己没有多余的钱,融资渠道不顺畅,这样的话就做不了这项业务。

还有一个就是比较效益。目前来说,就是商业银行在做汽车金融业务,那么就有一个比较效益。因为相比于给大企业贷款来说,银行给汽车业务的贷款是很少的,总体上的比较效益是不合算的。

从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看,我国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初始期,商业银行占据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80%以上。这说明,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刚刚起步,力量还比较薄弱。这不仅仅是融资渠道难的问题。

“目前制约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瓶颈就是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实际上,由于我们的部门分隔,信息的隔裂比较严重,致使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及业务起步较晚,信用等级的评判标准还不够细化。而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汽车金融公司短期内仍难成为汽车集团的主要盈利手段之一。”汽车与社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周立群说。

华泰汽车集团高红军先生认为,虽然,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正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我国汽车金融还处于萌芽时期。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个人信贷起步晚,与国外成熟的各种信贷体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体制上的,还涉及中国人的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甚至是消费心理。

高红军说,此前汽车信贷在中国推行得很吃力甚至停滞。大家一味责备制度、政策,但忽视了消费者的因素。仅仅是增加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短期内恐难对汽车市场起大的促进作用。

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滕伯乐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总体来说,这项业务对我们来说是项新的事物。新事物的发展必定会经历一个过程,但是,这些都不能称为问题。目前,我们有许多地方还配合得不够好,在推行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完善,操作起来有些不顺,实施的过程也可能会断断续续。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因为新事物的发展都是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推进汽车金融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作者:张佳佳)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