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易新: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能否厚积薄发?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易新
2013年08月26日 08:32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易新

作者:易新

核心提示:对于沃尔沃来说,还有着非常艰巨的路要走,譬如,如何改变沃尔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单一的“安全”的品牌形象,塑造沃尔沃与奥迪、宝马、奔驰同等的豪华品牌形象,如何破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历史遗留的销售渠道难题,如何让年轻消费者接受沃尔沃品牌……等等,都将是沃尔沃面临的挑战。

凤凰汽车评论  8月23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宣布,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批准其在大庆和张家口建厂的项目,至此沃尔沃包括成都工厂在内的在华所有建厂计划,都已经通过审批。

如此一来,沃尔沃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了。

首先,国产化成功使沃尔沃在华市场最关键的两大障碍得以清扫。

目前,沃尔沃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车型共有八款,其中只有两款车在中国由长安福特代工生产,S40和S80L,而且S40已经退市,S80L产能也受到限制。因此,沃尔沃尽管已经是中国企业,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车型却仍然要依赖进口,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奥迪国产车型的销量已占到80%。

同时,由于依赖进口,无法降低成本,沃尔沃就无法参与豪华车的价格竞争,最终错过了豪华车在中国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大好时机。

这一局面在国产化审批完成之后将被彻底扭转,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规划产能将达到50万辆/年,其中一期规划产能20万辆/年。(大庆工厂投产之后,一期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个车间及辅助设施,规划产能8万辆/年,二期规划产能30万辆/年,成都工厂建成后产量可达到12.5万辆/年。)一期产能仅低于奥迪现有产能(55万辆/年)、宝马(36万辆/年),高于奔驰(10万辆/年)。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沃中沃中国工厂的产能为沃尔沃在中国豪华车市场挤进第一军团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产化成功之后,成本必然下降,再加上沃尔沃的中国东家吉利的民营企业身份和多年自主品牌造车的经验,无疑会使其在成本控制上远远超过奥迪宝马奔驰等合资厂商,在价格战中拔得头筹。

其次,沃尔沃将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

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落后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在产品更新节奏上总是慢了一拍。在奥迪、宝马、奔驰不断增加中国元素的同时,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特点设计和引进产品上,沃尔沃则显得有些迟钝,产品被指欧洲元素太浓,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

李书福自然深知沃尔沃的这些短板,在成功收购沃尔沃之后就启动了沃尔沃中国研发中心的工作。目前,沃尔沃上海研发中心已有500名工程师,其中包括200名来自欧洲的工程师,比宝马、奥迪在中国的投入更大。据了解,沃尔沃中国研发中心跟瑞典沃尔沃中心完全无缝连接。这就意味着沃尔沃将会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将会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

沃尔沃产品引进的步伐也将加快, 2012年沃尔沃在中国只引进了一款新车型V60,2013年将引进6款新产品。

第三、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组建了一个黄金战队。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来说,最缺的就是人才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同样面临这一难题。很多人对沃尔沃的质疑之一便是吉利草根团队如何驾驭沃尔沃这艘豪华之船。随着付强、柳燕、林佑德等的加入,这些担忧也被化解。

付强在汽车领域的辉煌战线已经为众人所熟知,尤其是他在奥迪的成功经验无疑将会对沃尔沃中国市场的扩张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销售副总经理柳燕、原上海大众斯柯达市场部副总监林佑德都有着非常漂亮的业界经历。将由这三驾马车组成的沃尔沃中国销售团队称之为黄金战队可以说是名符其实。

也就是说,沃尔沃在中国市场已经初步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接下来,沃尔沃能“厚积薄发”吗?

对于沃尔沃来说,还有着非常艰巨的路要走,譬如,如何改变沃尔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单一的“安全”的品牌形象,塑造沃尔沃与奥迪、宝马、奔驰同等的豪华品牌形象,如何破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历史遗留的销售渠道难题,如何让年轻消费者接受沃尔沃品牌……等等,都将是沃尔沃面临的挑战。

另一个好消息是,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7月份保持了强劲增长的态势,单月销量达33650辆,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了14%。中国市场则取得了令人惊艳的增速,单月销量达4640辆,比去年同期相比暴涨了61.6%,远高于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增速。这让我们看到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胜利的曙光。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标签:沃尔沃 吉利 合资 前景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曾在多家汽车企业从事品牌传播工作,爱汽车,爱评论,爱生活,希望在凤凰汽车和每一位热爱汽车的朋友一起聊聊汽车,聊聊生活。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