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四:媒体――汽车社会的守望者
新华社记者南辰在长期的汽车报道中,形成了自己的汽车社会的思考。2007年他推出了《汽车社会》一书,作者重要关注了几个问题:“油荒”、“环境承载”、“汽车法制管理”、“和谐交通”、“消费者权益”等。他认为:
“研究汽车社会,就是要综合从产业看汽车的经济学视角,与从社会看汽车的社学会视角,以及法律视角、消费者视角、能源视角、土地视角、环境视角、政策视角等等看待汽车问题。”
在《汽车社会》一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对汽车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实践,倡导媒体应该要做汽车社会的守望者。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推动汽车召回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让汽车三包以及汽车维权报道成为服务新闻专线强项
3.关注汽车社会的基石,推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走向完善
4.放眼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大背景,为我国汽车社会第二次重大“转型”鼓与呼
南辰记者本身就是一个积极而理性的推动汽车社会法制完善的践行者,2003年由南辰采写的三组汽车“群发性故障”报道与《(年终特稿)2003:汽车群发性故障凸现召回法规缺位》一起,对催生我国汽车召回制度起到了直面的推动作用。2010年,当各地人大代表提出用限行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时,他理性的提出《代表委员应关注交通限行有无法律依据》。
点评:汽车类广告是媒体广告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市一级主流的报纸基本都开设了汽车专版或专刊,汽车口的媒体和记者基本上都是汽车市场的守望者,关注的焦点不外乎厂商新闻、促销、活动、新车上市、汽车导购等。进入汽车社会后,媒体记者需要由市场的守望者转型为社会的守望者。
公关学者胡百精认为,一个社会最健康的状态,就是能够把个体的困境转化为公共问题,大家一起投入智慧和精力进行协商,毕竟社会对抗的成本远远大于社会协商的成本,而最不健康的状态是局部出现问题后,局部去压制。
媒体作为汽车社会的守望者,对于汽车社会的关注,不在于用最煽情的笔触去描写个人的困境,不在于用最犀利的语句去批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而在于是否有耐心和积极的心态促成社会的协商,促进法治的达成和汽车社会的进步。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ujm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