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讧官司拖累项目进程
美国可谓仰融此次再造车计划的大本营。鉴于身份的敏感性,仰融表示在中国的项目中,可能会根据需要不出现他的名字和股份,比如采用“远程操控”的模式;此外,根据H ybridK inetic的官方网页信息,该公司也将通过美国政府移民部门的许可,以吸引投资移民者的投资来筹集发展该项目的相关资本。
然而,根据H ybridK inetic在美注册所在地密西西比州的法院系统所公布的资料,仰融在美国运作的汽车项目还未进入实际操作程序已在今年三月底落入官司泥潭,而且对簿公堂的双方竟然是该项目团队中的合作伙伴。
根据法院资料,一家名为H ybridK in-etic A utom otive H oldinGS[综述 图片 论坛]的公司与另外一家名为H ybridK inetic A utom otive Corp.的公司产生了股权纠纷,前者称其是后者的主要投资者,应该占90%的股份,而后者辩解前者投入的资金远少于预期,应占较少股份。
前者实际就是仰融所控制的公司,而后者的法人代表则是王晓麟(英文名ChaRL[综述 图片 论坛]es W ang)和一名姓邓和两名姓唐的高管。此前,王、邓、唐等都是仰融这次造车计划的关键人物,可谓在大本营操盘融资及车型开发等重要事情的主要角色。
负责此案的法官M ichael M ilLS[综述 图片 论坛]在公开的资料中表示,该案案情复杂,密西西比招商部门和中国投资者需要了解更多此计划的细节,因此决定将案件相关资料公布。M ills法官还表示此案已经进入加快审理程序,但预计也要到今年秋天才能开庭。此次对簿公堂,可以肯定的是项目的进程一定大受影响。
美国媒体也开始对此项目发出质疑。
一家名为C om m ercial A ppeal的报纸引述美国当地汽车分析师说:“这样一个项目可谓是骇人听闻,甚至可以说是荒唐,如果真的能够操作成功,单单是密西西比项目所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每年100万辆),就已经可以满足全美国市场的需求了。”分析师引述相关数据说全美目前对混合动力车型的需求今年约是38万辆,2015年预测需求是115万辆左右。
该分析师还说他从来没听过H ybrid K inetic以及正在为该公司设计原型车的德国公司斯M etaM otoren-und Energie-Technik。“如果这样都能取得成功,那丰田怎么办?”
政府审批关卡重重
而在中国项目运作方面,根据仰融提供的信息,他所掌控的团队已经与中国多个地方政府在洽谈,并都展示出了支持的态度。“没有一个不支持的,五个地方政府中有两个都过来(美国)了,国内的小组正在一个一个接触,一两个月内就能完成。”
然而国内知名的汽车分析师们对仰融的造车宏图提出的最大疑问都是“政府审批”。汽车业内专家贾新光表示:在政府通缉令仍有效的情况下,仰融本人根本不可能回国造汽车;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会调查大笔的外资投资背后的资金控制人,因此采用“远程遥控”的方式也不容易做到。
而国际知名研究机构G lobal Insight(环球透视)汽车事业部驻中国的高级分析师曾志凌则认为,即便技术上实现了“远程操控”,这种与市场脱节的操作模式想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也是天方夜谭:“国内市场的情况和他(仰融)离开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竞争已经很激烈,中国市场变化这么快,国际品牌的高管们都相继亲自来中国了解一手资料,这种远程遥控的方式还可能成功?”
贾新光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即使背后的投资者不是仰融,项目在政府立项环节本身已困难重重:“中国政府对新产能得的审批已经愈加严格,300万发动机,100万整车新建项目要通过中央有关部门审批几乎不可能;假如分解到几个地方操作,最后具体车型的生产许可等批文还是需要回到中央。”
此外,贾新光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目前的投资体制和投资政策也难以容许仰融的这笔资金进入。“许多中国汽车企业需要钱,但外资一直很难进来,”他说。“汽车产业里的几大几小,政府已经规划好了,怎么可能随便容许你这样一个项目进来搅和?”
汽车行业另一知名专家钟师也认为,该项目的最大阻力是政府审批。他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用资本打造一款受到市场欢迎的产品可以实现,但这样一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势必给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汽车企业,造成较大的威胁。“仰融的计划很宏大,他不玩小东西,但假若让其操作,会威胁国有企业”。
相关专题:
作者:
黄润浏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