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酝酿治堵新政(5)
2010年12月13日 14:45财经国家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堵车经济学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玉光

堵车成本的急剧攀升,正成为众多“堵城”的不能承受之重。

研究表明,交通对社会经济直接贡献占GDP的11.1%,间接贡献占17.2%。2009年,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市场调查机构“零点”公司曾就“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算过一笔账:北京居民拥堵经济成本已经达到335.6元/月,以北京1700万人口计算,每月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亿元。

这还不包括交通拥堵造成的环境代价。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做过一项研究:车辆在行驶中如果频繁起步、加速、减速、怠速,会比匀速行驶状态下排放的污染物高出许多。“如果车速从20公里/小时提高到30公里/小时,一氧化碳碳氢排放量会减少30%以上,二氧化氮也会减少10%;如果提高到40公里/小时,上述两项指标会分别减少50%和40%以上。”

一般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汽车过快增长。与此伴生的碳排放增长,成为中国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重大挑战。

有环境学家倾向认为,持续加剧的灰霾天气和酸雨,是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的直接后果,汽车尾气中的细颗粒物成为灰霾的主要成分。

紧随环境问题之后的,堵车将进一步加剧能源安全压力。过去5年,我国新增1亿吨炼油能力全部被新增的汽车吞噬掉。2008年,我国石油消费3.8亿吨,其中汽车消耗占41%,预计今年该比例将达45%,2015年可能上升到65%,届时全部石油消耗将达5.6亿吨,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

堵车成本急剧攀升,但这似乎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多位城市规划专家告诉记者,一些城市的交通“可能还要再堵20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规划中心主任严金明告诉记者,未来20年,中国要面对三大高峰:人口增长极值(目前预估是15亿)、城市化峰值(大概是68%,意味着将有3亿农民进城),以及工业化峰值。他认为,交通拥堵最困难的时候还没到来。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估计,未来20年,中国还要出现十几个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型城市。交通拥堵将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为的限制和引导作用有限”。

“在政府对城市交通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引发新的道路需求,而交通需求总是超过道路供给。即不管政府投入多大的人力财力,可能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交通拥堵。”这被称为“当斯定律”。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认为,唯一可行的,是“在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让小汽车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发展”。否则没有出路。“这将是中国今后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相关报道:

交通专家称治堵措施延缓北京交通恶化

北京多位市民称治堵措施关键问题表述过于简单

北京治堵方案征民意 重点路段高峰单双号限行

新京报:“治堵方案”还需要继续细化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亮 编辑: jiazhe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