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当如治水 车辆太多不是赌塞首因
2010年12月17日 12:10羊城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为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治堵”综合措施13日起开始征求民意。其中涵盖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功能和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单双号限行,考虑收拥堵费等内容。北京的方案可以说是全国大城市的样板,也给其他城市正在狂热膨胀的交通敲响了警钟。

如今,北京市机动保有量已突破470万辆,平均日增车辆2000辆左右,今年1至11月,北京市已净增机动车近70万辆,核心区小客车出行比例达34.8%,是纽约、东京等国际化大城市核心区的两倍多。显然,地铁和公交的作用还有很大空间,否则私人小车就不会如此蓬勃了。国人汽车消费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上升期,以至于家家户户把小车看成了必备品。

没汽车就没堵塞,堵塞的首因貌似就是汽车太多。然而这只是事情的结果而并非原因,大北京及周边不乏广袤的土地,畅顺的道路,甚至很少有汽车去跑。显然堵塞的病根在城市规划偏重集中,人口布局失调,公车泛滥使用,所以治堵的方法可以借鉴大禹治水之道,只有配置了城市布局,梳理了交通压力方是正途。

仅仅盯着如何把汽车的增长量压下去,首先就会考虑限制居民购买,显然,这侵犯了和谐社会的内涵,购车是公民的自由,神圣不可侵犯,凭什么上世纪80年代先富起来的可以买车,90后出来工作就不能买车了。至今中国没有一个城市敢禁止自己的市民买汽车,道路资源再有限,私人汽车都是社会的主流,没人敢下决心去抽刀断水。要限,也只能从机关下手才说得过去。所以北京市就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政府都知道限购必然遭遇社会反对,也不可能做得彻底,所以积极推广交通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重点路段拥堵收费,希望在使用环节救城市一命。此举倒还可以接受,至少民众还有选择的空间,大不了用钱开路,不至于走投无路。

治理拥堵中,有个提法值得广州等城市学习,这就是将大型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纳入审批环节,与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同等作用。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皮本来就少,如果再来一个巨无霸购物中心,必然打破这个区域的停车供需关系。堵塞,就像蚂蚁的自发无意识行为,不是蚂蚁自己造成的,而是超级诱惑力的食物带来的。政府如果在规划时一味追求土地价值,那么设计容纳100万辆车的道路,每天可能就有200万辆车来,单双号限行也毫无用处。唯一的办法,不是让汽车别来,而是不要把这里建成人人都要来上班和谈生意的区域,比如CBD之类。

相关报道:

北京求解“堵城”之困 市民踊跃回应治堵方案

北京的哥献策治堵:减少机动车出行是根本

网民热议:北京“治堵新政”恐难“治本”

多城市探究治堵举措 是否"对症下药"引关注

发布交通拥堵措施 北京“治堵”左右为难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戚耀琪 编辑: linyz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